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什麼油價飆升可能影響美國選舉?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什麼油價飆升可能影響美國選舉?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作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遭西方國家嚴厲的經濟制裁。國際市場對原油供應憂心忡忡,促使油價快速上漲——布蘭特原油超過每桶100美元,達到2014年9月以來最高位。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油上漲使抑制通脹更難,也更急迫。

今年秋天,拜登政府將面對中期選舉的考驗,分析人士認為,相比烏克蘭局勢,通脹持續高位將傷害拜登的支持率,從而使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世界主要產油國2021年7月均已同意增加產量,以降低油價過快增長,緩解世界經濟復蘇壓力。但供應似乎仍跟不上疫情後的需求。

油價高企

俄羅斯在能源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和美國,每天出口400到500萬桶原油和200到300萬桶成品油,主要買家有中國、歐盟、韓國、印度和日本等。

對於歐洲,俄羅斯的角色尤其為重要,比如俄羅斯就佔據歐洲約40%的天然氣市場。

因此在歐美對俄羅斯施加嚴厲制裁時,並沒有針對原油、煤炭或天然氣出口,以此減少對自身經濟的傷害。

即便如此,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推升油價, 國際原油交易大受影響。

首先,戰爭使貿易、航運和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擔來自俄羅斯的貨物的風險。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幾小時後,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嘉吉租用的一艘散裝煤船在黑海烏克蘭水域被炮彈擊中。

此外,買家還會擔心與被視為進行非法戰爭的國家做生意而引起公眾和投資者的反感,因而迴避購買俄羅斯的原油、煤炭和天然氣。

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推高原油價格,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為美國政治帶來連帶效應。

平抑油價的關鍵還在於石油生產國增加產量。

中期選舉

今年11月8日,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眾議院435個席位和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4個都將進行改選。這場選舉被視為拜登的期中考試,如果失敗,民主黨可能失去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使執政下半場推行任何政策都會受阻。

目前的形勢對拜登來說並不樂觀,美國廣播公司(ABC)與《華盛頓郵報》共同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僅37%的受訪者對拜登的工作表現表達認可,創下當選來的新低;同時,持負面意見的比率高達55%,更有44%的人表示強烈不認同拜登施政表現。

短期來看,俄烏戰爭對牽扯拜登的精力,不利於他扭轉選情。「烏克蘭局勢確實分散了拜登的注意力,」共和黨戰略家李德(Scott Reed)說,「這讓他遠離了選民關心的問題:通脹、汽油價格、邊境。」

路透社援引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稱,「他(拜登)現在不談政治,他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與外國領導人的通話,或者他下一步要與誰交談。」

中期來看,高企的油價將使美國的通脹雪上加霜,選民的痛感累積下,可能會在中期選舉中集中表達。

美國民主黨籍戰略家厄爾門多夫(Steve Elmendorf)表示,大部分美國人的情緒不會太取決於烏克蘭,而更看重經濟是否真的復蘇。

拜登似乎很清楚其中利害,他曾表示,美國選民通常不會根據海外事件來投票;相比之下,汽油價格飛漲更可能使得美國人更加難受。

長期來看,一旦俄烏戰事拖延,輿論會認為拜登在處理這一問題上跌跌撞撞,那麼共和黨人很可能將總統描繪為軟弱無力、過於被動,無法對抗普京,對於支持率一再探底的拜登而言,可能會在中期選舉中慘敗。

不過厄爾門多夫也提醒,對拜登來說最有利的情形是,最短時間內如果美國及其盟友能夠有效回擊普京,支撐起一個獨立的烏克蘭,同時避免美軍直接參戰,將可能提高他的政治聲望。

中國的角色

拜登也在努力平抑油價,以應對上述中期影響。

路透社援引OPEC+的一名消息人士和一名資深業內人士稱,美國及其盟友正在考慮釋放石油儲備。OPEC+是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以俄羅斯為首的產油盟國組成。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稱,美國及其盟友正在考慮釋放7000萬桶石油;彭博社則稱,它們正在考慮釋放約6000萬桶原油。

此前,拜登為了應對通脹已經釋放過一輪原油儲備,去年11月美國宣佈從儲備中釋放5000萬桶石油,並表示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英國也將這麼做。

印度、日本、韓國和英國確實如拜登所言,紛紛表示表示,將向市場釋放少量石油。

但中國似乎沒有配合拜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最大進口國,其行動舉足輕重。

路透社援引兩名石油交易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初在北京會晤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後,北京立即加大了石油購買力度。一位從事石油交易的消息人士表示,「我們從2月初就收到了(來自中國買家的)新請求,要求將更多石油運往中國。」

好文章出於 BB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