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雲錄:定格重大歷史時刻的幾次握手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國際風雲錄:定格重大歷史時刻的幾次握手

毛澤東和尼克松

圖像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右)在北京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握手,標誌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

半個世紀前的2月21日,尼克松訪華,中美邦交正常化邁出重要的一步,標誌著相互隔絶長達25年的兩個國家雙邊關係進入新階段。

1972年2月21日-28日,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時任中華人民共各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邀請,訪問北京、杭州和上海。

這是歷史上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當時仍被認為是敵對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在北京期間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中南海會面。

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佈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他和毛澤東握手的瞬間,被視為歷史轉折點的標誌。

下面是幾次承載著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握手。

鄧小平 、趙紫陽 – 撒切爾夫人

鄧小平和撒切爾握手特寫,1984年

1984年12月,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鄧小平握手

China, UK, Hong Kong

圖像來源,AFP

1984年12月19日,中國總理趙紫陽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共同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1984年12月19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這是撒切爾此行最重要的一次握手。

當天,她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這份兩國共同發表的聲明承諾香港現行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在「一國兩制」下享有不同於中國內地的自由與司法獨立。

當時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都在場見證聲明的簽署,文件於1985年在聯合國秘書處登記,正式生效。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

習近平 – 馬英九

習馬會

圖像來源,AFP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面,握手持續了將近2分鐘。

「習馬會」是1949年台海兩岸分裂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首腦會面。

他們的會談結果包括北京和台北開通熱線,兩岸改善關係。

不過,這次歷史性峰會上,兩方面都沒有作出實質性讓步。馬英九為此付出了政治代價。馬英九的國民黨在2016年的台灣大選中敗給了蔡英文的民進黨。

金正恩 – 文在寅

金正恩與文在寅交換《板門店宣言》

圖像來源,EPA/KOREA SUMMIT PRESS / POOL

朝韓首腦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見面,簽署歷史性和平宣言,握手,定格歷史瞬間。

2018年4月27日在南北對峙幾十年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無疑是個重要歷史時刻。

朝韓領袖終於在板門店簽了和平宣言,承諾停止一切敵對行為,共同致力於推進完全無核化,而且要在開城設永久辦事處。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這一天中握了不止一次手,但兩人交換簽完字的《板門店宣言》時充滿儀式感的握手,在相機的閃光燈下定格了一個歷史節點。這個節點跟之前幾個月朝鮮半島核武陰霾和地區局勢的緊張形成鮮明對比。

握手等於承諾。金、文此番握手,強調了他們的承諾:半島不再有戰爭。

拉賓-阿拉法特

1993年,阿拉法特和拉賓握手

圖像來源,FILES/J. DAVID AKE/AFP/Getty Images

阿拉法特(右)和拉賓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注視下握手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在挪威持續數月的艱難、秘密的談判終告成功。

幾十年衝突不斷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那一天開啟了通向和平的路線圖。

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圖左,Yitzhak Rabin)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圖右, Yasser Arafat)在美國白宮南草坪見證了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代表簽署《奧斯陸協議》。

攝影師的鏡頭下,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張開雙臂,拉賓和阿拉法特握手了。這是巴以衝突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之一。

後來,和平努力失敗,但《奧斯陸協議》賦予巴勒斯坦被佔領土自治地位,並結束了持續6年的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佔領的武力反抗,「起義」。6年裏至少1200名巴勒斯坦人和150名以色列人喪生。

阿拉法特與拉賓歷史性握手兩年後,拉賓遇刺身亡。兇手是反對和平進程的猶太極端主義分子。2000年,第二波起義爆發。

奧巴馬 – 卡斯特羅

奧巴馬與古巴總統卡斯特羅握手,2013年

圖像來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奧巴馬(左)和卡斯特羅2013年的握手在美國和古巴關係解凍歷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

2013年12月10日,時任美國奧巴馬和古巴總統拉烏·卡斯特羅握手的照片佔據了世界媒體頭條。

當時,他們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參加紀念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活動。

美國和古巴是幾十年的夙敵,那次是雙方領袖首度在公開場合公開打招呼。

之後不到幾個月,兩國關係迅速解凍,2015年7月恢復邦交,隨後又採取了一系列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步驟來重建、鞏固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的雙邊關係。

奧巴馬總統2016年訪問古巴,成為88年來首次到訪古巴的美國總統。

那一年,華盛頓放鬆了對古巴實施了幾十年的禁運,11月美國民航班機充啟直飛哈瓦那的航班服務。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 麥吉尼斯

得到

圖像來源,PAUL FAITH/AFP/GettyImages

2012年6月27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前愛爾蘭共和軍首領麥吉尼斯(圖左,Martin McGuinness)的歷史性握手,是北愛和平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凖軍事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A)多年來試圖通過暴力爭取北愛爾蘭擺脫英國統治,併入愛爾蘭共和國。

麥吉尼斯後來被稱為「北愛和平締造者」。他是數名參加和談的代表之一。

2012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訪北愛時,麥吉尼斯擔任北愛政府副首席部長。

他與女王的握手釋放了和解信號,而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愛爾蘭共和軍和英國軍隊之間的流血衝突已經把仇恨種在很多人的記憶和情感裏。

好文章出於 BB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