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NEAR Protocol 深入淺出 — 願景與未來潛力分析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NEAR Protocol 是種為了在網路上産生實用應用程式而設計的去中心化應用平台。該網路執行一種稱為 Nightshade 的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目標在於提供規模擴充能力與穩定的手續費。
(前情提要:解析熱門公鏈 NEAR 特色、生態發展,值得關注應用:Ref Finance、Meta Pool、Skyward

2008 年 BitCoin 問世,2014 年 Ethereum 發佈,到現在,短短 14 年,Crypto 已經形成一個初步的產業規模,這在早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同時,新興公鏈也層出不窮,DeFi Llama 上的公鏈目前也已經快要到 100 個了,而整個 Crypto 鏈上的總鎖倉量(TVL),截至本文撰稿當日,有八百多億美金,這是在經過大跌之後的數值,如果往回看,雖然跟傳統金融仍無法相提並論,但其成長的幅度仍相當驚人。

我們把焦點聚焦到總鎖倉量在公鏈的分佈上,從 DeFi Llama 的分佈圓餅圖上可以看出,目前為止,約 62.25%,整整超過一半的總鎖倉量 (TVL),是聚集在 Ethereum 上面。

Total Value Locked All Chains Pie charts — DeFi Llama
Total Value Locked All Chains Pie charts — DeFi Llama

先行者產生的優勢地位、品牌效應,無論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相當強勢的,然而即使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人,秉持著他們對於產業的知識、期望,希望創造出更優於領先者的產物,而前仆後繼地投入進來,讓這整個產業越發多元、茁壯。

接下來,我們要來分享 Crypto 裡的一個公鏈項目,目前在 DeFi Llama 排行上暫居第十名,鏈上總鎖倉量 (TVL) 為十億美金(包含 L1, L2)的 — NEAR Protocol。

為何我們不是選擇介紹極具知名度、或是總鎖倉量更高的公鏈項目,而是選擇位置有些尷尬的 NEAR Protocol。一方面,NEAR 在近期越發受到注目,而當漸漸深入了解後,發現其有許多獨到之處,令筆者覺得這是一個有機會厚積薄發的團隊,此外,整個 NEAR 和其他知名的鏈相較之下,相對低調許多,也更讓筆者期待,這樣一個看起來默默發展,穩扎穩打的團隊,可以走到什麼樣的地步,未來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景色,因此,決定寫一個系列文章,循序漸進地介紹和分享 NEAR Protocol 的源起、生態體系和可能的未來發展。

 

 

 

 

 

 

總鎖倉量

我們從 NEAR Protocol 的總鎖倉量圖可以看到,整體而言相當不錯,雖然因為熊市影響有相當大的跌幅,但仍有著堅韌的上揚趨勢,對比 4 月 6 號時他們才獲得新一輪約三億五千萬美金的投資,讓總鎖倉量從約三億美金,一路高歌猛進到快要六億美金。現在雖然下降了,但也沒有低於 4 月 6 號的總鎖倉量太多,似乎可以視下跌為一個相對應的市場修正,即使處於熊市,用戶和資金還是對 NEAR 有一定信心。

NEAR Protocol 總鎖倉量,原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NEAR Protocol 總鎖倉量,原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筆者也有使用 Footprint Analytics 做了一份 NEAR Protocol 相關圖表資料,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前往下方連結瀏覽。

項目願景

想要創造什麼

與許多公鏈項目相似,NEAR Protocol 期望打造一個網路,其上的服務、應用是去中心化的,且由社群來管理。此外,這個網路的使用者,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被監控。

站在前行者的肩膀之上,NEAR 進一步思考到,像這樣的網路,對於開發者和企業家而言,要讓他們願意在這之上建立可以安全持有高價值資產(如金錢、身份等)的服務、應用,必須兼具長遠的發展性,同時開發、維護成本又相對夠低。

同樣地,要讓一般大眾接受這樣的產品,就要讓他們可以有效運用自己所持有的高價值資產。

緣起於何

NEAR Protocol 團隊為什麼會想著手建造一個公鏈呢?

在最開始的時候,NEAR 其實是一個機械學習的專案,兩位創辦人 Illia Polosukhin 和 Alexander Skidanov 在 2017 年早期成立了 NEAR.ai。

團隊成員們在 Web 2.0 巨頭公司的工作經驗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以往締造出 Web 2.0 盛世,讓整個社會某個程度上更加富饒,是因為百萬人抱持的一個期願,投入到所謂 “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 上,也就是所謂的不需要先經過授權就可以創新。這個特性讓人們在創造新事物或應用服務時,無需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和授權,所以創意和創造力徹底解放,產生了數個在人類歷史上足以留下濃墨重彩的創新事蹟。

然而,曾經這些開創世代的產品、組織,如今正緊握著這個時代最重要一種的資產 — 資料 (Data)。這使得人們不再能自由的獲得、使用資料,在這樣缺乏資料自由度的環境之下,會大幅的阻礙 “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

這完全不是 NEAR 團隊所樂見的事情,他們希望整個網際網路的開發生態可以回歸到 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 這個初心,打造出更加開放的網路生態,使用者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擁有開放的自由度,應用服務也更為可靠,同時消去網路生態上參與者之間的惡性競爭,讓所有人可以良好的合作共生。

因此,他們決定用新技術來抵抗這個不友善的環境。

NEAR 團隊所打造的 NEAR Platform,就是建立在 NEAR Protocol 這個區塊鏈協議上的去中心化平台。與之相比,整個加密貨幣產業的起點,Bitcoin,是第一代也是相當基礎地全球化“社群經營”雲端網路,其主要的用途,只是儲存和交換網路上的 Bitcoin 數位通貨。Ethereum 的話,是第二代,相較於第一代稍微複雜化的版本,基於 Bitcoin 的思想,拓展其原則,建立了一個可以通用的運算和儲存平台,但整體的技術某些角度上來說還比較原始,使用上的高門檻,讓 Ethereum 在加密貨幣產業之外,還是沒有辦法做到被全球主流用戶所採納。

而 NEAR(或是稱作 NEAR Platform )站在兩代的肩膀上,創造出嶄新的成果,幾乎等同於實現了 Ethereum 2.0 的目的,隨著 NEAR 團隊的開發計畫,他們目標要一步一步解決主流用戶無法採納的三大挑戰:易用性、拓展性和安全性。

如何實現

廣大的野心,美好的藍圖,許多時候各種想法、動機聽起來都令人慷慨激昂,但只有口頭上的行動是不夠的,踏踏實實的規劃、準備往往更是關鍵。

初代和第二代區塊鏈協議,Bitcoin 提供了價值的儲存,Ethereum 建立了「世界電腦」的概念,在其上湧現數千個創新應用,其範圍之廣泛,包含了從遊戲到去中心化金融等等不同的應用。然而這兩代協議和後續同類的追隨者,因為其系統和組織設計上的規劃,使得它們都遇到兩個難以處理的問題:

  • 協議上的應用服務,如何和加密貨幣產業外的主流市場接壤
  • 協議本身對於未來使用者、開發人員等用戶上升之後,全網路的拓展方案

NEAR 團隊一開始就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為實作目標,他們要打造世界上最好用且最容易拓展的去中心化平台,讓平台上的應用服務能夠被全球的使用者接納。同時,在組織和治理的結構,也是以能夠達到快速發佈和協議持續性的進化為主旨去設計,讓 NEAR 在未來的道路上保有競爭力,不會過時。接下來,筆者會分成幾個段落,重點式的分享 NEAR 團隊如何具體面對這些問題。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