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撰文「以太坊Layer3的願景」: 怎樣的L3才合理?不該重複堆疊Rollups (全文)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V神昨日撰文闡述什麼樣的 Layer3(第三層, L3)才是合理的,其中提出其對 Layer3 的三個願景外,也指出不該透過 Rollups 上來再堆疊 Rollups 的方式來擴展網路。本文源自於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的部落格觀點文《What kind of layer 3s make sense?》,由動區專欄作者 元宇宙之道 整理、編譯與撰稿。
(前情提要:以太坊合併後》美國審查與AWS集中:不可忽視的嚴重「中心化」問題
(事件背景:以太坊合併隔天潑冷水》SEC 主席:PoS 加密貨幣皆可能受證券法約束!)

 

群特別感謝Georgios Konstantopoulos、Karl Floersch 和Starkware 團隊的反饋和審查。

在第2 層(Layer2, L2)擴展討論中經常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是“第3 層”(L3)的概念。如果我們可以構建一個L2 協議,該協議錨定到L1 以實現安全性並在頂部增加可擴展性,那麼我們當然可以通過構建一個L3 協議來進一步擴展,該協議錨定到L2 以實現安全性並在頂部增加更多可擴展性?

這個想法的一個簡單版本是:如果你有一個可以給你二次擴展的方案,你能把這個方案堆疊在自身之上並獲得指數級擴展嗎?像這樣的想法都包括在我2015 年發布的可擴展性論文、Plasma 論文中的多層擴展想法等等。不幸的是,如此簡單的L3 概念很少能如此容易地解決。設計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可堆疊的,並且只能給你一次可擴展性的提升——數據可用性的限制、對緊急提款或許多其他問題的L1 帶寬的依賴。

圍繞L3 的較新想法更加複雜,例如Starkware 提出的框架:它們不僅僅是將相同的東西堆疊在自身之上,它們為L2 和L3 分配了不同的用途。這種方法的某種形式可能是一個好主意——前提是它以正確的方式完成。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在一種三層(three-layer)架構中哪些可能有意義,哪些可能沒有意義。

為什麼你不能通過在rollup 之上堆疊rollup 來保持擴展

Rollups(請參閱我發布的這個較長文章)是一種擴展技術,它結合了不同的技術來解決運行區塊鏈的兩個主要擴展瓶頸:計算和數據。計算由欺詐證明或SNARK 解決,它們依賴於極少數參與者來處理和驗證每個區塊,要求其他人只執行少量計算來檢查證明過程是否正確完成。

這些方案,尤其是SNARK,幾乎可以無限擴展;您真的可以繼續製作“許多SNARK 的SNARK”,以將更多計算縮減為單個證明。

數據之間是不一樣的。Rollups 使用一系列壓縮技巧來減少交易需要在鏈上存儲的數據量:一筆簡單的貨幣轉賬從~100 字節減少到~16 字節,在EVM 兼容鏈中的ERC20 轉賬從~180 字節減少到~23 個字節,一個保護隱私的ZK-SNARK 交易可以從~600 字節壓縮到~80 個字節。在所有情況下大約8 倍壓縮。但是rollup 仍然需要在保證用戶能夠訪問和驗證的介質中使數據在鏈上可用,以便用戶可以獨立計算rollup 的狀態,並在現有證明者離線時作為證明者加入。數據可以壓縮一次,但不能再次壓縮- 如果非要再次壓縮,那麼通常有一種方法可以將第二個壓縮者的邏輯放入第一個壓縮者中,並通過壓縮一次獲得相同的好處。因此,“在rollup 之上的rollup”實際上並不能在可擴展性方面提供巨大的收益——儘管,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這種模式可以用於其他目的。

那麼L3 的“健全”版本是什麼?

好吧,讓我們看看Starkware 在他們關於L3 的貼文中所提倡的。Starkware 由非常聰明的密碼學家組成,他們實際上是理智的,所以如果他們提倡L3,他們的版本將比“如果rollups 壓縮數據8 倍,那麼顯然rollups 之上的rollups 將壓縮數據64 倍”要復雜得多。.

這是Starkware 貼文中的圖表:

引用幾點:

圖1 描繪了這種生態系統的一個示例。它的L3 包括:

  • 具有Validium 數據可用性的StarkNet,例如,用於對定價極其敏感的應用程序通用使用。
  • 為獲得更好的應用程序性能而定制的特定於應用程序的StarkNet 系統,例如,通過採用指定的存儲結構或數據可用性壓縮。
  • StarkEx 系統(例如服務於dYdX、Sorare、Immutable 和DeversiFi 的系統)具有Validium 或Rollup 數據可用性,立即為StarkNet 帶來久經考驗的可擴展性優勢。
  • 隱私StarkNet 實例(在此示例中也作為L4)允許隱私保護交易而不將它們包含在公共StarkNet 中。

我們可以將這篇文章的要點精煉為“L3”的三個願景:

  1. L2 用於擴展,L3 用於定制功能,例如隱私。
    在這個願景中,沒有嘗試提供“二次方級可擴展性”;相反,這個堆棧中有一層可以幫助應用程序擴展,然後根據不同用例的定制功能需求分離各層。
  2. L2 用於通用擴展,L3 用於自定義擴展。
    自定義擴展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使用除EVM 之外的其他東西進行計算的專用應用程序,其數據壓縮針對特定應用程序的數據格式進行優化的rollup(包括將“數據”與“證明”分開,並用每個區塊的單個SNARK 完全替換證明)等。
  3. L2 用於無信任擴展(rollup),L3 用於弱信任擴展(validium)。
    Validium 是使用SNARK 來驗證計算的系統,但將數據可用性留給受信任的第三方或委員會。在我看來,Validium 被嚴重低估了:特別是,許多“企業區塊鏈”應用程序實際上可能最好由運行validium 證明者並定期將哈希提交到鏈的中心化服務器來提供最佳服務。Validium 的安全等級低於rollup,但可以便宜得多。

在我看來,所有這三個願景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專用數據壓縮需要自己的平台的想法可能是最薄弱的主張——設計具有通用基礎層壓縮方案的L2 非常容易,用戶可以使用特定於應用程序的子壓縮者自動擴展——但是否則用例都是合理的。

但這仍然留下一個大問題:一個三層結構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正確方法嗎?將驗證、隱私系統和定制環境錨定到L2 而不是僅僅錨定到L1 有什麼意義?事實證明,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

L2 vs L3 架構:哪一個實際上更好?
L2 vs L3 架構:哪一個實際上更好?

在L2 的子樹中,存款和取款是否變得更便宜、更容易?

三層模型優於兩層模型的一個可能論點是:三層模型允許整個子生態系統存在於單個rollup 中,這允許該生態系統內的跨域操作非常便宜地發生,而無需需要通過昂貴的第1 層。

但事實證明,即使在承諾同一L1 的兩個L2(甚至L3)之間,您也可以廉價地進行存款和取款!關鍵實現是代幣和其他資產不必在根鏈中發行。也就是說,您可以在Arbitrum 上擁有ERC20 代幣,在Optimism 上創建一個封裝器,並在兩者之間來回移動而無需任何L1 交易!

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有兩種智能合約:Arbitrum 上的基礎合約和Optimism 上的封裝代幣合約。要從Arbitrum 轉移到Optimism,您需要將代幣發送到基礎合約,這將生成一個收據。

一旦Arbitrum 最終確定,您可以獲取該收據的Merkle 證明,植根於L1 狀態,並將其發送到Optimism 上的封裝代幣合約中,該合約對其進行驗證並向您發放一個封裝代幣。要將代幣移回,您可以反向執行相同的操作。

延伸閱讀:Arbitrum Summer 將至?盤點 5 個生態上值得關注的新項目

延伸閱讀:Optimism代幣今晨傳駭客攻擊暴跌10%!官方澄清安全「是謠言」

即使證明Arbitrum 上的存款所需的Merkle 路徑通過L1 狀態,Optimism 只需要讀取L1 狀態根來處理存款- 不需要L1 交易。請注意,由於rollup 數據是最稀缺的資源,因此這種方案的實際實現將使用SNARK 或KZG 證明,而不是直接使用Merkle 證明,以節省空間。

與基於L1 的代幣相比,這種方案有一個關鍵弱點,至少在optimistic rollup 上是這樣:存款還需要等待防欺詐窗口。如果代幣植根於L1,從Arbitrum 或Optimism 撤回到L1 需要一周的延遲,但存款是即時的。然而,在這個方案中,存款和取款都需要一周的延遲。也就是說,尚不清楚optimistic rollup 上的三層架構是否更好:要確保在本身運行在防欺詐遊戲上的系統內部發生的防欺詐遊戲是安全的,存在很多技術複雜性。

幸運的是,這些問題都不會成為ZK rollup 的問題。

出於安全原因,ZK rollup 不需要長達一周的等待窗口,但由於其他兩個原因,它們仍然需要更短的窗口(第一代技術可能需要12 小時)。

首先,特別是更複雜的通用ZK-EVM rollup 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覆蓋證明區塊的不可並行計算時間。其次,出於經濟考慮,需要很少提交證明以最小化與證明交易相關的固定成本。包括專用硬件在內的下一代ZK-EVM 技術將解決第一個問題,而架構更好的批量驗證可以解決第二個問題。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正是優化和批量提交證明的問題。

Rollups 和validiums 有一個確認時間與固定成本的權衡。L3 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但還有什麼可以?

每個交易的rollup 成本很便宜:它只是16-60 字節的數據,具體取決於應用程序。但是rollups 每次提交一批交易到鏈上時也必須支付高昂的固定成本:optimistic rollups 每批21000 L1 gas,ZK rollups 超過400,000 gas(如果你想要只使用STARK 的量子安全的東西,需要數百萬的gas)。

當然,rollup 可以簡單地選擇等到有1000 萬個gas 價值的L2 交易來提交批次,但這會給他們帶來非常長的批次間隔,迫使用戶等待更長的時間,直到他們獲得高安全性確認。因此,它們需要權衡:較長的批次間隔和最佳成本,或者較短的批次間隔和大大增加的成本。

為了給我們一些具體的數字,讓我們考慮一個ZK rollup,每批成本為600,000 gas,並處理完全優化的ERC20 轉賬(23 字節),每筆交易成本為368 gas。假設此rollup 處於採用的早期到中期,平均為5 TPS。我們可以計算每筆交易與批次間隔的gas:

如果我們進入一個擁有大量定制驗證和特定應用環境的世界,那麼其中許多的TPS 將遠低於5。因此,確認時間和成本之間的權衡開始變得非常重要。

事實上,“L3”範式確實解決了這個問題!ZK rollup 中的ZK rollup,即使是幼稚的實現,也有大約8,000 layer-1 gas 的固定成本(500 字節用於證明)。這會將上表更改為:

問題基本解決。那麼L3 就很好嗎?也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ERC 4337 聚合驗證的啟發下,有一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策略如下。今天,如果每個ZK rollup 或validium 收到一個證明,用於證明

:新的狀態根必須是在舊狀態根之上正確處理交易數據或狀態增量的結果,它就會接受一個狀態根。

在這個新方案中,ZK rollup 將接受來自批量驗證者合約的消息,該消息說它已經驗證了一批聲明的證明,其中每個語句的形式為。這種批量證明可以通過遞歸SNARK 方案或Halo 聚合來構建。


這將是一個開放的協議:任何ZK-rollup 都可以加入,並且任何批量證明者都可以從任何兼容的ZK-rollup 聚合證明,並從聚合器獲得交易費用的補償。

批處理程序合約將驗證一次證明,然後將消息傳遞給每個rollup,並帶有triple ;這個triple 來自批處理程序合約的事實將證明轉換是有效的。

如果優化得當,此方案中每次rollup 的成本可能接近8000:5000 用於添加新更新的狀態寫入,1280 用於舊根和新根,以及額外的1720 用於雜項數據處理。因此,它會給我們同樣的節省。Starkware 實際上已經有了類似的東西,稱為SHARP,儘管它(還)不是一個無需許可的開放協議。

對這種方法的一種回應可能是:但這實際上不只是另一種L3 方案嗎?而不是基礎層<- rollup <- validium,您有基礎層<- 批處理機制<- rollup 或validium。從某種哲學建築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真的。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中間層不是一個複雜的完整EVM 系統,而是一個簡化且高度專業化的對象,因此它更有可能是安全的,它更有可能被構建在所有這些都不需要另一個專門的代幣,而且它更有可能被治理最小化,並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結論:什麼是“層(Layer)”?

由在其自身之上堆疊相同的擴展方案組成的一個三層擴展架構通常不能很好地工作。在rollup 之上的rollup,其中兩層rollup 使用相同的技術,當然不會。但是,第二層和第三層具有不同目的的三層架構是可行的。rollups 之上的Validiums 確實有意義,即使它們不能確定是長期的最佳做事方式。

然而,一旦我們開始深入了解哪種架構有意義的細節,我們就會進入哲學問題:什麼是“層”,什麼不是?基礎層<- 批處理機制<- rollup 或驗證模式與基礎層<- rollup <- rollup 或驗證模式執行相同的工作。但就其工作方式而言,證明聚合層看起來更像ERC-4337,而不是rollup。通常,我們不會將ERC-4337 稱為“Layer2”。同樣,我們不會將Tornado Cash 稱為“Layer2”——因此,如果我們要保持一致,我們不會將位於Layer2 之上的以隱私為中心的子系統稱為layer2. 因此,關於什麼應該首先被稱為“層”(layer),存在一個未解決的語義爭論。

在這方面有許多可能的思想流派。我個人的偏好是將術語“L2”限制為具有以下屬性的事物:

  • 它們的目的是提高可擴展性
  • 它們遵循“區塊鏈中的區塊鏈”模式:它們有自己的交易處理機制和自己的內部狀態
  • 它們繼承了以太坊鏈的全部安全性

因此,optimistic rollup 和ZK rollup 是第2 層(L2),但validiums、證明聚合方案、ERC 4337、鏈上隱私系統和Solidity 是另一回事。將其中一些稱為第3 層(L3)可能有意義,但可能不是全部;無論如何,現在確定定義似乎還為時過早,而多rollup 生態系統的架構遠非一成不變,大多數討論僅在理論上進行。

也就是說,語言辯論不如哪個結構實際上最有意義的技術問題重要。顯然,服務於隱私等非擴展需求的某種“層”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並且顯然需要以某種方式填充證明聚合的重要功能,最好是通過開放協議來填充。但與此同時,有充分的技術理由使將面向用戶的環境連接到第1 層的中間層盡可能簡單;在許多情況下,作為EVM rollup 的“粘合層”可能不是正確的方法。我懷疑隨著第2 層(L2)擴展生態系統的成熟,本文中描述的更複雜(和更簡單)的結構將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