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家人》《疫起》接連闖出國際,疫情之後的國片市場發生了什麼改變?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撰文:徐佑德

內容摘要

一、從去年尾到今年的電影表現,票房為何失利?什麼片型不再熱?

打開 2023 年這個「疫後大年」,國片上檔的數量不少(尤其是下半年),光開年的賀歲檔就有接力的三檔《山中森林》、《我的婆婆怎麼把○○搞丟了》、《詐團圓》,但片子擠得熱鬧,票房卻都失利,最終在春節檔一枝獨秀、稱霸全國的是《灌籃高手》電影版。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還好隨即在情人節上檔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繼該團隊賣破 4 億的《當男人戀愛時》之後再次 9 天破億,最終賣到 3.6 億,看似挽回國片的頹勢,但之後上檔的《本日公休》、《黑的教育》、《做工的人電影版》、《疫起》、《速命道》等都票房平平或差強人意。而最令人驚訝的上半年尾聲,可能是在臨近暑假的 6、7 月,接連上檔了這幾年在商業市場上表現穩定的恐怖片《化劫》和九把刀親自執導的《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但票房仍然平平或差強人意,這不禁就要讓人詢問:國片市場發生了什麼事?是產製內容端有問題,還是行銷端有問題,還是市場趨勢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我的婆婆怎麼把○○搞丟了》

《我的婆婆怎麼把○○搞丟了》

首先,賀歲紅利明顯不再,這跟串流崛起應當有最直接的關係,因為現在春節期間可以全家人在家裡開心選 NetflixDisney+ 所有適合閤家觀賞的電影(甚至節目、劇集),帶長輩出門看電影不再是一個必要的選項。與此同理,溫情家庭片在電影院的號召力多少會受到影響,這對國片來說是很大的警訊,家庭題材片型可能會大量移動至串流平台市場,結構上如何因應這塊需求改變,考驗著產業鏈的智慧。

《化劫》

《化劫》

《化劫》賣到 3000 多萬就停住,跟《民雄鬼屋》、《頭七》、《杏林醫院》等狀況相仿,一方面說明恐怖片的基本盤門檻在哪裡,另一方面也看到恐怖片過熱後,有些搶快或投機的作品不如預期,可能讓觀眾開始卻步,如果沒有強心針,國產鬼片恐怕也危在旦夕。今年的關鍵還是在系列作《粽邪 3》、《女鬼橋 2》等作品,能否如預期揮出安打,或有其他優秀佳作如《咒》的橫空出世。

《咒》

《咒》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其實還有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票房上的異軍突起,包含著雙重意義–它是部喜劇,但又充滿了議題,同志議題、環保議題甚至黑警議題。商業電影如何操作議題?從《鬼家人》到《芭比》在 2023 年的火紅,這成為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象,議題不再是票房毒藥, 它甚至成為吸引觀眾興趣的第一面牆!台灣今年的議題電影有《疫起》和《鬼家人》,《疫起》以寫實方式處理議題, 台灣市場反應冷靜,但上線旋即上了 14 國的前十,甚至打進南韓,來到了非英語系全球第八名;相對的,結合議題又有動作喜劇國際類型,充滿感情與娛樂性的《鬼家人》不但台灣票房賣了三億,8 月上到 Netflix 國際市場後立刻打進亞洲七國的 Top 10、非英語發音影集的全球第七,接下來走勢如何,值得觀察。

由此看來,更著重在家庭親情、更少談階級跟社會議題的作品,在過去是非常正確的商業策略,但在今年,套句唐國師的話,2023 就是過去對的可能會突然變不對,今年果真是翻盤的一年。而我希望業內不要因此而洩氣,今年真的是大環境改變,疫情之後帶來巨大變化,只要調整再出發,相信還是大有可為,畢竟也沒人預期到《芭比》會大賣,《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表現不如預期。

上半年國片票房統計(資料來源:國影中心)

上半年國片票房統計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