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 25 年,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鬥陣俱樂部》?(三):票房大失敗?當全世界的目珠都被蛤仔肉糊到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2014 年夏天,全球影壇最期待的電影,將在聖地牙哥動漫展 (San Diego Comic-con) 上發表最新消息。明明《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 要等到 2015 年 5 月才上映,但是等不及的粉絲們,已經用力擠爆了會場最大廳 Hall H,許多人一早就裝扮成美國隊長或是鋼鐵人的模樣,排隊等候。

這種盛況讓會場的其他展覽廳相形見拙,但這一廳也擠進了不少熱情的粉絲,他們在等待這位應該與動漫展無緣的大師導演,他要來談談一部曾被認為失敗的電影,因為 2014 年,是這部電影《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的 15 週年紀念。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

複習上集:過了 20 年,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鬥陣俱樂部》?(二):這部電影的笑點在哪裡?誰能幫忙找一下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鬥陣俱樂部》終獲得遲來青睞

如果以《鬥陣俱樂部》當年的票房成績,還有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當年的受虐經驗,這部電影應該不可能辦什麼 15 週年祭,《鬥陣俱樂部》應該早就被人忘記。事實上,一度想要自我了斷的芬奇,其實很快地就在 3 年後,推出了下一部電影《顫慄空間》(Panic Room) 。規模更小、更商業化、剔除了許多隱晦的反諷、更像一部安全的驚悚類型電影。《顫慄空間》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這代表芬奇又有資格回到圈子裡了,那麼,大家看不懂的《鬥陣俱樂部》,就讓它沉睡在影碟出租店的花車裡吧。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裡也出現了真實的百視達。

你們都應該對這些出租店的花車獻上敬意,因為那裡曾經發生了許多奇蹟,《鬥陣俱樂部》也是其中一個。

1999 年最驚奇的電影,是讓逆轉類型再度發揚光大的《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這部在初期試映時,與《鬥陣俱樂部》初期試映觀後感差不多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這部電影在幹嘛——卻有著與《鬥陣俱樂部》截然不同的命運。它是好萊塢少數小兵立大功的成功例子,更養大了觀眾對逆轉類型電影的胃口,大家都期望更多的逆轉、更獵奇的逆轉、更令人猜不到的逆轉,而哪裡可以找到更多的逆轉電影呢?去逛逛百視達吧。

《野東西》劇照。

1998 年電影《野東西》(Wild Things) 逆轉到超乎常理。

影碟出租店裡有許多逆轉電影,許多是根本沒上過電影院公開放映的「直發片」(direct-to-video)。這些不到一個月就能製作完成的小成本電影,是新世代的 B 級電影。它們能更快速反應好萊塢的風向,因此,最新最夯的《靈異第六感》跟風電影,陸續出現在百視達等出租店的架上,其中就包括了既不靈異、也不跟風的喜劇電影《鬥陣俱樂部》——還是艾德華諾頓與布萊特彼特演的耶!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

觀眾對院線電影沒有太大的耐心,在電影短短的上映週期裡,如果首映週末沒有選擇這部電影,那下週未必會補看這些上週的「新電影」,畢竟這一週可能又有新電影上映了。但是出租店沒有這種限制,這些電影永遠在那裡,等待你某個芳心寂寞的夜晚挑上它們。這種長尾效應,讓《鬥陣俱樂部》獲得了遲來的青睞。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

我們現在提起《鬥陣俱樂部》受到觀眾的重新評價,好像很簡單,因為在不知不覺間,那些當年看過電影而且喜歡電影的很少數群眾,數量在不知不覺間成長。從沒有太多人知道這部電影,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不知道這部電影就是蠢。透過 DVD 與口耳相傳的力量,《鬥陣俱樂部》就像電影裡默默茁壯的鬥陣俱樂部,最終成為了毀滅社會的巨大力量。為什麼人們突然開始回頭品嚐隱藏在電影裡的訊息了呢?是反社會的意識越來越廣泛了嗎?或是資本主義的傾軋越來越明顯了呢?還是失業率越來越高?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

在不同文化與不同地區,《鬥陣俱樂部》都獲得了廣大的迴響,以上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卻沒有人能真正知道確定因素。只知道,這種變化在這些年裡,確實地進行中。

但是一部電影由無人在意,變至眾口鑠金,對我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是別忘了,對製作這部電影的人來說,這些時間是非常漫長與痛苦的——他們付出了精力與心血,卻沒有在應該得到回報時獲得迴響,小說家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 就是其中一位。對他來說,這是一本讓他一鳴驚人的小說,但當它透過《鬥陣俱樂部》有機會散佈到更大的受眾之間時,冷淡的票房卻彷彿在告訴他,《鬥陣俱樂部》是個乏人問津的作品——如同先前沒有出版社願意採納他的作品一般。

恰克帕拉尼克。

恰克帕拉尼克。

 

《鬥陣俱樂部》中的另一個靈魂人物:布萊德彼特

大衛芬奇很低落(但他不願意表現出來)、恰克帕拉尼克很低落(真的很傷心),但有一個人並不覺得傷心,他是布萊德彼特,這位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英俊的男神,在地獄般的製作過程裡,以及地獄般的電影發行之後,他用另一種超然的態度,看待這一切圍繞在《鬥陣俱樂部》裡裡外外的怨氣與怒氣。男神不只外表神,連內心都很神,他是如何辦到的?

「告訴你,我就是什麼都不缺,」

布萊德彼特在 1999 年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這樣說,

「但是,如果一旦你什麼都有了,那麼接下來你只能面對你自己了。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現在我再說一遍:沒有什麼事物能讓你晚上睡得安穩,你也不會因為這些身外之物,而讓你起床時神清氣爽。」

布萊德彼特。

布萊德彼特。

1999 年,布萊德彼特真的什麼都不缺,他的金色細髮隨風飄揚、他滄桑又帶點頑皮氣息的臉龐,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日本影迷一向死心塌地的追隨李奧納多與基努李維,而彼特一出現,立刻如黑船一般再次撞開了日本國民的心胸。1996 年的電影《豪情四兄弟》(Sleepers) 主角根本不是他,但觀眾全是為他而進場;1999 年全國瘋狂的美國甜心是誰?是珍妮佛安妮斯頓 (Jennifer Anniston) ,而珍妮佛的男友是誰?是與她站在一起完全可以稱為金童玉女的布萊德彼特。他事業成功、魅力遠播四海、還有佳人相伴,他真的什麼都不缺。

布萊德彼特與珍妮佛安妮斯頓。

當年啊……。

但是哪位電影天王不是如此,有錢又幸福在好萊塢好像沒什麼特別之處,問題是,布萊德彼特似乎真的參透了一些人生無常,就像上面他告訴滾石雜誌的掃興話一樣。而這也許是《鬥陣俱樂部》劇本帶給他的啟示:那天晚上,大衛芬奇第一次把全本劇本交給了彼特,彼特當晚就看了大半,而且瞬間就感同身受了劇本的深意。布萊德彼特對劇本裡那些渾沌的暴力與大毀滅片段沒有興趣,觸動他的,是那種當你已經擁有了他人欣羨的一切時、卻仍然感受到的空虛、以及存在的恐懼。

布萊德彼特。

日本觀眾熱情地給彼特一個專屬小名:ブラピ。

大衛芬奇、恰克帕拉尼克與艾德華諾頓,都無法感受到那種真切的痛感,這不能說他們不知道(畢竟故事還是恰克想的),而是那種虛無危機確實地、一步一步地、已經來到身邊的急切感,他們未必會比彼特來得清楚。因為彼特才是那個什麼都有的人、也是那個什麼都有、卻仍然感受空虛的人。布萊德彼特才是讓《鬥陣俱樂部》變成紀錄片的那個人,他才是主角,他已經活在那個純白無機 IKEA 世界之中好一陣子了。

布萊德彼特。

滾石雜誌封面。

當然,彼特沒有慘到分裂出解離性人格,相反地,他對《鬥陣俱樂部》的際遇處之泰然,當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當年對電影成績感到無法釋懷時,他告訴恰克,他認為失敗真正的意義,在於它是唯一能強迫你與這個世界暫時隔離的良方,失敗讓你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可以優化自己。彼特覺得,如果你一直成功,成功之後又迎接另一個成功,那麼你根本沒有停下來做做白日夢的時間,沒有時間讓你發現新事物,並且讓你自己變得更好。

布萊德彼特。

1999 年當時,他也許已經參透名利。

彼特似乎非常享受《鬥陣俱樂部》的每一刻,別忘了,這部電影要他將體脂率下降到驚人低點;同時還要練出精壯的腹肌與二頭肌;還要他像終極格鬥冠軍賽 (UFC) 鬥士一樣有型——大衛芬奇看了很多 UFC 比賽,觀摩那些選手被打到頭破血流的模樣,然後希望這些鼻斷牙噴的景象在電影裡重現;為此彼特還去參加了跆拳道訓練,而且他當然還得學習怎麼做肥皂。彼特為這部電影付出了許多,而在電影完成、在觀眾面前放映的那一刻,他的付出似乎就已經獲得了最好的回報。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在威尼斯影展的世界首映效果非常差,諾頓回憶:

「觀眾們拼命噓這部電影,效果一點都不好。但是,彼特突然轉頭看著我說:『這部電影是我參加過最棒的電影。』他看起來如此開心。」

15 年後,彼特應該更開心了,因為《鬥陣俱樂部》總計賣出了 1,300 萬份 DVD(2000 年發行) 與 Blu-ray(2009 年發行),事實上早在 2006 年,光是 DVD 的銷售數量就已經突破了 6 百萬份。根據大衛芬奇的說法,這些 DVD 與糟糕的電影行銷無關、與大明星全球跑透透的宣傳行銷無關,靠著口碑,有個人到小賣店買了片《鬥陣俱樂部》回家,不知不覺中他也成為了為《鬥陣俱樂部》平反的一股力量。

 

《鬥陣俱樂部》透過 DVD 拯救了它自己

恰克帕拉尼克與導演芬奇。

《鬥陣俱樂部》15周年紀念,原著小說家恰克(左)與導演芬奇(右)。

「這部電影透過 DVD 拯救了自己。」

大衛芬奇在聖地牙哥動漫展上的《鬥陣俱樂部》 15 週年紀念會上有感而發。

但是,芬奇依舊在氣噗噗,他似乎選擇在這個應當歡慶擁抱的時刻,批評了 15 年後仍然看不懂《鬥陣俱樂部》的觀眾……而對芬奇來說,那幾乎是所有人的意思:他似乎討厭所有公開表示自己喜歡《鬥陣俱樂部》的觀眾。

《鬥陣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片場:芬奇(右)。

「我女兒有個朋友叫馬克斯,她告訴我,馬克斯最喜歡的電影就是《鬥陣俱樂部》。我告訴她,永遠不要再跟馬克斯說話了。」

大衛芬奇已經在 15 年後,成為了貨真價實的鋼鐵人導演:他更加冷酷、他對演員與製片團隊更不留情。現在,他還要對喜愛這部當年他傾盡心血電影的粉絲們,發射一枚這麼大的地圖砲。這是怎麼回事?

羅傑伊伯特。

影評天王羅傑伊伯特。

羅傑伊伯特還在世時,只給了《鬥陣俱樂部》兩顆星,為什麼?這些年來,有許多人覺得,他批評這部電影的論點是他多想了。沒想到,這些年來證明了,真的有很多、很多人誤讀了《鬥陣俱樂部》。芬奇雖然終於獲得了遲來的肯定,但他卻赫然發現,他並不喜歡某些肯定《鬥陣俱樂部》的方式,這是怎麼回事……

繼續閱讀下一集 >> 過了 20 年,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鬥陣俱樂部》?(四完):是誰沒看懂挑釁大師的終極諷刺?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