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 25 年,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鬥陣俱樂部》?(二):這部電影的笑點在哪裡?誰能幫忙找一下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想想,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 的小說書名取得實在太好了,《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不僅故事裡打得不可開交,連幕後更是打到雞飛狗跳——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與應該和他感情最好的男主角,快要打起來了。這位男主角就是艾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他與芬奇相同,在好萊塢以畫風清奇著稱:他的意見多、演技好、而且脾氣更是高大上,他有許許多多的堅持,同時卻沒有人能挑剔諾頓的演技。

《鬥陣俱樂部》劇照。

艾德華諾頓。

 

兩面不是人——夾在福斯和諾頓間的大衛芬奇

最終,好萊塢也只能稱他「最難搞的好演員」—— 10 多年後的漫威影業充分嚐到了苦頭。但是現在,讓我們回到《鬥陣俱樂部》的片場……或者我們應該稱呼為「練蠱場」。因為好萊塢最難搞的演員,與好萊塢最難搞的導演,兩大難搞天王要決勝負了。因為他們終於發現,彼此對喜劇的定義根本完全不一樣。

《鬥陣俱樂部》劇照。

《鬥陣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是喜劇,但不是三流喜劇,芬奇追求的甚至是契訶夫 (Anton Chekhov) 小說裡那種哭笑不得的殘忍幽默高度。問題是,同樣被視為演技鬼才的諾頓,實現喜劇的方式與芬奇非常不同:他堅持要讓觀眾理解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他不希望故事搞得那麼複雜,而且應該多點輕鬆的元素,將諷刺建立在笑點上,而不是明顯偽裝成為笑點的批判上——諾頓的想法,比較像是將《鬥陣俱樂部》拍成《外科醫師》(M*A*S*H) 那樣的喜劇,觀眾一看角色們做出的蠢事就會笑出來,然後在他們回家的路上,也許才覺得有些地方自己不該笑。

《鬥陣俱樂部》劇照。

含血的笑容這一幕,精準地描述《鬥陣俱樂部》裡苦澀的幽默感。

但是芬奇想把笑點埋得更深,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根本不好笑——想想其實沒有多少人,會在艾德華諾頓在公司把自己揍到血流滿面時笑出來。他想要觀眾在電影院裡笑不出來,然後在回家的路上,才覺得自己的人生與這部電影殘酷地高度相似,然後露出苦笑。這跟諾頓的想法根本天差地遠,而不幸地是,要演出芬奇想法的人正是諾頓(彼特的戲份較少)。為此,芬奇與諾頓熱烈地「討論」著:討論到最後變成了怒罵與冷戰。甚至在拍完一場戲之後,所有演員還要停下來等導演與男主角吵完,才能繼續拍攝。

誰是對的?很明顯地,諾頓的作法更親近觀眾,至少觀眾不會看電影看到如墜霧中。但是對芬奇來說,他最最不希望的,就是《鬥陣俱樂部》走上陳腔濫調的搞笑風格。那太簡單了,那種對銀幕眨眨眼、穿過第四面牆、告訴觀眾別擔心,我們都是在搞笑的喜劇公式太簡單了。

芬奇非常堅持。

《鬥陣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片場側拍。

我們暫停一下,先伸出手指頭來。你可以發現,除了編劇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之外,諾頓與芬奇不合、福斯 2000 影業也與芬奇不合。幕後大老闆與男主角都對芬奇有意見,這完全可以說是四面楚歌。日後被人稱為虐待狂導演的大衛芬奇,在製作的《鬥陣俱樂部》的兩年間,徹底被電影公司與他之間的認知差異,虐待到不成人形。據他的說法:

《鬥陣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片場側拍:大衛芬奇(左)。

製作過程已經遭受虐待的芬奇(這是日後他成為虐待狂的原因之一),終於按照他的鋼鐵意志(這是日後他獨裁專制的原因之一)把該死的電影拍完了。而在熱騰騰的《鬥陣俱樂部》即將呈現給觀眾之前,芬奇與福斯影業集團的意見分歧也發展到最高點:負責製作《鬥陣俱樂部》的電影公司是福斯 2000 影業,而負責發行《鬥陣俱樂部》的是福斯 2000 影業的母公司福斯影業,他們決定主導所有的電影行銷策略。這代表大衛芬奇不但無法決定該如何行銷電影,他甚至連發表任何電影行銷意見的機會也沒有。

《鬥陣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片場側拍。

還記得嗎?福斯影業心目中的《鬥陣俱樂部》,是一部布萊德彼特與艾德華諾頓打赤膊,然後在陰暗地下室大打 18 回合、過程中有愛情、有義氣、有血淚的動作電影大戲。這種男子漢電影最不可能是芬奇喜愛的風格,而當福斯影業,才是決定電影在觀眾眼中是何種形象的一方,這部電影當然會被宣傳成芬奇無法想像的模樣——電影公司竟然在職業摔角比賽裡宣傳《鬥陣俱樂部》,意味著這部電影也是一部鬥魂燃燒的競技電影。

《鬥陣俱樂部》劇照。

南拳北腿格鬥大戲。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