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是慰藉還是逃避?反烏托邦小說改編電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好萊塢電影產業中的「青少年類型電影」(Young Adult)在每一個世代都會有不一樣的主流題材,不論是經典不滅的愛情電影,還是 90 年代末期從「驚聲尖叫系列」(Scream)開啓的恐怖殺人片潮流,這些吸引在校學生的電影故事往往會引發巨大的討論以至獲得成功的票房成績;而 2010 年後,全新一批的網路世代蓬勃發展,他們也許稚嫩但是擁有大量資訊吸收能力,他們也許尚未成熟但是擁有引爆知識的潛力,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吸引力,但同時也從中感到焦慮和失望,這樣的氛圍誘導出新一波的青少年電影類型:「反烏托邦電影」。

反烏托邦(Dystopia)是烏托邦(Utopia)的反義詞,表示著一個看似美好的假想社會(國家)結構,其實是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它代表著極權統治、階級主義、貧富不均,華麗的外面下是貧窮、飢餓、戰亂,而反烏托邦電影最早可以追溯到 1927 年的經典德國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片中就清楚的以兩種不同階級的社會形態反影出極權國家的巨大問題;一直到了 1980 年代初期,進入高峰的美國新好萊塢電影又推出了具有商業色彩同時擁有批判風格的反烏托邦電影,如《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巴西》(Brazil)、《機器戰警》(Robocop)…等等,2000 年後的「駭客任務三部曲」更用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去解釋不一樣的反烏托邦價值觀,不過最有趣的莫過於 2010 年後反烏托邦的嚴肅題材居然和「青少年」畫上的有趣的等號。

2012 年改編自 2008 年同名小說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開啓了這個潮流,亮眼的票房似乎讓各大片商看到了這個全新類型電影的商機,接踵而來如《戰爭遊戲》(Ender’s Game)、《分歧者》(Divergent)、《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以及《移動迷宮》(Maze Runner),都以同樣的架構呈現全新形態的反烏托邦電影,和過往不同的是,青少年的重點會在於主角必定是年輕人,其中會有對這個世界的順從與疑惑,在標準的二元論當中找到觀眾的矛盾(討論)價值,在隨著主角的冒險而挑戰既定的規範,跳出既有的框架,在過程中與同伴冒險,找到新的秩序與建立新的世界,從2014 年的《移動迷宮》(Maze Runner)觀察,「反烏托幫小說改編電影」的成功其實基於過往的、垂垂老矣的、以及全新世代對整個世界的慰藉或是逃避。

2015-the-hunger-games-mockingjay-part-2-jennifer-lawrence-hd-wallpaper
「飢餓遊戲系列」開啓了反烏托邦小說電影熱潮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