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令人難忘的十件大事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令人難忘的十件大事

1997年,英國向中國移交香港,中方稱之為「回歸」。25年中,香港經歷和見證了許多跌宕起伏。如今,中國《香港國安法》頒布已有兩年,北京以「愛國者治港」作為「一國兩制」的新標凖,親北京陣營高呼「二次回歸」;與此同時,也有數以萬計的港人選擇移民他國。

在香港移交25週年之際,BBC中文選出以下十件事情,記憶香港走過的這四分之一個世紀。

line
line

1. 主權移交

插圖:中國國旗升起,英國國旗降下

約90分鐘後,董建華在時任中國總理李鵬面前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與臨時立法會議員相繼宣讀就職誓詞,中共管治的香港特區正式成立。

高光時刻過後,是接踵而來的挑戰。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香港股市與港元匯率,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演變成疫情,啟德機場搬遷至赤鱲角新機場發生混亂……特區時空如此展開。經歷了移民潮之後,留下來的人,一同見證了接下來的事情。

2. 居港權爭議

插圖:母子分離

中國接管香港,香港永久居民定義隨香港《基本法》實施而有所改變,引發一群香港永久居民在中國大陸所生,但在香港簽證逾期或無證居留的子女,向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聲請確認居留權。

港府緊急修訂移民法律,實施「居港權證明書」制度,要求這些「無證子女」返回大陸,一併申請大陸方面簽發的「前往港澳通行證」(單程證)與香港特區簽發的證明書,方可移民香港,並將修例追溯至1997年7月1日生效。一些家庭到特區高等法院提起司法覆核訴訟,尋求直接留港,入境處則著手將沒有提出訴訟的無證子女遣返大陸。

1999年1月29日,特區終審法院裁決吳嘉玲案,裁定港人在中國大陸所生子女,不論有否取得單程證,不論婚生或非婚生,不論出生時父或母是否已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均擁有香港居留權。特區政府警告,若執行此裁決,十年內將有約167萬中國大陸居民循此途徑移居香港。

特首董建華提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基本法》相關條文。1999年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釋法案,規定只有獲批單程證的香港永久居民在中國大陸所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出生時父母仍未成為香港居民的則沒有居港權。這便是俗稱「人大第一次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實質上駁回了香港特區終審法院的裁決。

中國政府強調全國人大對法律擁有解釋權,包括解釋香港《基本法》,香港民主派法律界人士則認為「釋法」衝擊香港司法獨立。

其中,莊豐源案確立父母皆非香港居民的中國大陸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為日後大陸居民赴港產子引發「雙非兒童」問題埋下伏線。

3. 薩斯來襲,「23條」與「七一」遊行

插畫:反對23條

2003年2月21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退休教授劉劍倫來港探親,入住酒店不久後出現肺炎症狀入院,最終不治。後來的流行病學調查認定這就是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在香港爆發的源頭。

立法草案中的「叛國罪」、「顛覆罪」、「分裂國家罪」和「煽動叛亂罪」等,以及警察獲得無須法庭搜查令即可執行搜查等權力,引起親民主派政團與支持者擔憂基本人權與自由遭到削弱。

在眾多不安下,以民間人權陣線為首的泛民主派號召市民於7月1日上街抗議,最終香港島北部鬧市街道,從維多利亞公園起點,到中環政府總部,在那一個酷熱的下午填滿了身穿黑衣的抗議群眾,叫喊著反對「23條立法」與董建華和多名官員的口號。

自此,七一遊行成為了香港民主派政治寒暑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跟「23條立法」一起,成為日後香港與北京關係的一道伏線。

4. 北京奧運

插圖:奧運五環與北京鳥巢

當中國將取得奧運主辦權視為國力的體現時,此刻的香港,「愛國情懷」也似乎達到高點——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身份認同追蹤調查顯示,2008年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評分最高的一年。

一位參與抗議的大學生當時對BBC中文說:「我們其實也是支持中國搞奧運的,不過我們就是要它對人權還要改善。」

5. 馬尼拉人質事件與「次主權」

插圖: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其後,中國大陸公安、武警至少有兩場反恐演練重演了馬尼拉劫持事件,展示如何迅速解救被劫持於巴士上的人質,確保他們絲毫無損,同時擊殺或活捉劫持者。

案件發生之際,中國與菲律賓在南中國海黃岩島(菲律賓稱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的主權爭議正趨白熱化,中菲關係緊張。馬尼拉人質事件發生後不久,有報道披露曾蔭權曾三度直接致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Benigno Aquino III),但無人接聽,而這引發了一場「次主權」爭論。

親北京的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阮次山批評曾蔭權沒資格致電阿基諾。他說:「香港特首不是國家元首,何況胡錦濤也不可能打,這小題大做……要菲律賓提出責任報告,誰有責任,關你香港什麼事?」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公開反駁,稱香港作為「次主權」地區,「曾蔭權的電話、他將議題主動交給公眾的策略,捍衛了一國兩制的尊嚴,鞏固了香港的國際空間,值得久違的掌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劉迺強一方面批評曾蔭權致電阿基諾不果是「自取其辱」,另一方面批評沈旭暉「祭出不知所謂的『次主權』假學術」;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繼而撰文批評沈旭暉「用詞不當」,讓人以為「有人有意將香港搞成為獨立政治實體」。但劉兆佳同時稱,曾蔭權直接致電阿基諾,只是利用「亞太經合組織(APEC)香港代表所建立的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的人際關係」,是特事特辦的行動。

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在1997年移交後可繼續使用「中國香港」名義參加某些國際組織,APEC便是其中之一。在APEC裏,中國香港特首,中國國家主席,與菲律賓總統等成員政體首腦,平起平坐。沈旭暉後來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慨嘆,西方討論次國家、次主權時,根本不會把它與分裂主義、「港獨」等課題相提並論,這次爭議對香港的學術自由恐將有所影響。

杜特爾特同時說:「中國一直對我們很好,除了各種各樣價值幾十億的項目外,他們給了5億元人民幣貸款。」

人質事件中殉職港方導遊(領隊)謝廷駿兄長謝志堅當時告訴BBC中文,杜特爾特作為一個總統來道歉,他還是覺得是一件正面的事,「畢竟始終他(謝廷駿)是因為菲律賓政府連連的失誤讓他枉死」。

6. 侮辱陸客廣告與陸港矛盾

插圖:蝗蟲

在此之前,香港網上興起以被認為歧視性的貶稱——「蝗蟲」來稱呼來自中國大陸的居民與遊客廣告上這只騎著獅子山的昆蟲,正是蝗蟲。

香港媒體把來自中國內地的人稱為「蝗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具有侮辱與歧視的行為。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歧視言論背後也折射出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多重矛盾。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家麥高登教授(Prof Gordon Mathews)曾向BBC指出,「蝗蟲」爭議和背後更廣泛的中港矛盾,離不開虛榮問題。

「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這既讓人驚訝,也令人不安。」

也有悉情況的媒體人指出,2003年薩斯疫情之後,北京與香港和澳門簽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繼而實施中國大陸居民赴港澳「自由行」。官方媒體稱此舉旨在幫助香港復蘇經濟。然而,大量大陸民眾訪問香港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因「搶購」、「生育旅遊」等現象而加深了民間矛盾。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2003至2013年間,中國大陸女性在香港所生嬰兒中,其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未有申報者,共超過21.14萬人。

香港政府此舉未能平息民怨。香港「本土派」思潮興起,反對「雙非」的抗議活動告一段落,與「自由行」和水客有關的「爆買」問題仍然存在,成為了2015年多次「光復」示威的背景。

7. 從「佔領中環」到「雨傘運動」

插圖:黃色雨傘

香港《基本法》承諾,行政長官將「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出所謂的普選「時間表」: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2020年立法會全部議員可由普選產生。

79天的佔領,讓香港社會進入親民主派「黃絲」與親建制派尤其是親警察「藍絲」的對立局面。民主派內有好些「傘後組織」興起,例如香港眾志,更有主張「本土主義」以至於「港獨」的,例如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等。但同時,舊有泛民主派力量因無法在雨傘運動中取得成果,出現分裂,其中長期代表香港大專生的香港學聯便爆發了「退聯」潮。

8. 牽扯上魚蛋的旺角衝突

插圖:魚蛋

農曆新年首三天,香港長期列為公眾假期,多數食店休業,而這段期間,無照熟食小販在夜間集體擺賣,形成圩集,乃常見現象,而這漸漸被一些民眾視為香港過年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有人主張應加以取締,以維護環境衛生與飲食安全。

至於為何是魚蛋,大概就是因為那是香港最常見的街頭小吃,曾經是不少熟食小販賴以養家,甚至從草根無照走向小康開店的商品。

9. 高鐵「一地兩檢」與鄭文傑事件

插圖:鐵路口岸

2009年,曾蔭權政府拍板興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以銜接中國大陸高鐵網絡,當時已經因為徵地等問題引起莫大爭議。2017年7月,林鄭月娥政府公布高鐵通關安排,引來民主派及其支持者更強烈的不滿。

不過,特區政府強調「內地口岸區」被視為香港特區範圍以外,所以不會違反《基本法》。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強調,「一地兩檢」與效益相關,當中沒有任何意圖,也沒理由會破壞「一國兩制」。

鄭文傑稱被國保人員刑訊逼供,要他承認在代表英國掀動香港動亂。對於嫖娼的指控,他說:「不想把焦點放在我是否嫖娼的問題上……因為那正是他們想要的。」

「我只想明確說,我沒有做任何對不起我所珍惜和愛的人的事情。」

10. 「反送中」,《香港國安法》與選舉制度巨變

插圖:戴上防毒面具的警察(左)與戴上外科口罩的示威者(右)

2018年2月17日,香港人陳同佳在台灣台北一家旅館內殺害同為香港人的女友潘曉穎,棄屍後潛逃返回香港,繼而因提取潘曉穎銀行存款和取走其照相機和智能手機,被香港警方拘捕,起訴「處理犯罪得益」罪(洗錢罪)。

台灣與香港之間並無引渡協定,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在2018年間三度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司法互助要求,包括將陳同佳送到台灣受審,但特區政府不予理會。2019年2月12日,死者潘曉穎母親公開呼籲修法,引渡陳同佳到台灣。林鄭月娥政府隨即提出修改《逃犯條例》和《刑事互助條例》,包括刪除引渡法例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的限制。

台灣、英國、美國、歐盟與加拿大先後對港府修例建議表達關注,中國要求各國不得干涉香港內政。民主派發起過至少兩次遊行,抗議《逃犯條例》修訂案可將香港居民引渡至中國大陸受審。

插畫:Davies Surya

好文章出於 BBC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