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北京冬奧、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烏克蘭局勢、北京冬奧、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烏克蘭士兵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2022年1月最後一周,烏克蘭局勢吸引全球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國以最流行的變種奧密克戎(Omicron)造成的病情不重為由,解除封鎖令,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然堅持「清零」,令外界關注北京當局的做法會帶來什麼影響。

另外,2022年冬季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關係緊張令它添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網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關注,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音頻加註文字,

烏克蘭局勢:造成這場危機背後的六大因素

音頻加註文字,

烏克蘭局勢:俄羅斯與西方能否避免一場戰爭?

五角大樓表示,在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約有8500名美國軍人做好戰鬥凖備,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可以在短時間內部署。

儘管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附近集結10萬名軍隊,但還在繼續否認有計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總統拜登早前與歐洲盟友舉行視頻通話,旨在制定反對俄羅斯侵略的共同戰略。

五角大樓新聞秘書約翰·柯比(John Kirby)稱,目前沒有向烏克蘭本土進行部署的計劃。

音頻加註文字,

烏克蘭局勢:基輔公開數千防空洞 烏克蘭人是否已經做好最壞凖備?

音頻加註文字,

外交抵制、缺少降雪下的北京2022年冬奧

冬季奧運會呈現的冰雪上的競技歷來令全球體育迷心馳神往。 2022年2月,一場舉世矚目的冬季體育盛會將在北京拉開帷幕。

2022冬奧會將於2月4日在中國的首都北京登場。這是繼北京於2008年舉辦夏季奧運會14年後與奧運的再一次牽手。

北京周邊城市的疫情形勢、冬奧會期間選手們如何在疫情管控下競技、由於中國人權狀況導致的國際抵制等因素,都讓本屆冬奧會更加引發關注。

The US Navy variant of the F-35 Joint Strike Fighter, the F-35C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周四(1月27日)否認該國正在與美國競爭打撈墜毀的F-35C型戰鬥機殘骸。「我們對他們的飛機沒有興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記者說。他並補充稱,北京奉勸「有關國家多做有益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而不是動輒在本地區炫耀武力。」

此前有報道稱,美國海軍正試圖趕在中國軍隊行動之前,找到這架價值1億美元的軍機。美軍早前透露,該飛機從「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起飛時發生了「意外」,隨後墜入南中國海。

F-35C是美國海軍的新銳隱形戰機,搭載了很多機密設備。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該地點位於國際水域,如果雙方真的展開競賽,理論上這將是一個公平的遊戲。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研究報告說,中國海軍艦艇數量世界第一,而且不斷提升能力,對美國海軍控制西太平洋形成挑戰。報告敦促美國國會評估面對中國海軍現代化美國海軍是否做了足夠的凖備。

流鼻水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奧密克戎對有些人似乎就比較像是感冒,常見的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和頭痛。

之前其他的新冠變異毒株更可能會引發味覺或嗅覺喪失或改變,新出現的、持續性的咳嗽,還有發燒等症狀,這些仍然被列為新冠疾病的三種典型症狀。

雖然奧密克戎傳染速度比之前的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更快,但衛生專家表示,奧密克戎比較溫和,病情較輕微,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症機率較低,但這主要是因為加強針疫苗和曾經被感染的保護力。

Hélène Podliasky

圖像來源,Martine Fourcaut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納粹投降在即,九名被俘虜的抵抗力量女戰士在被處決前設法逃生。

格溫·施特勞斯(Gwen Strauss)聽姑婆/姨婆講述了七十多年前那次驚心動魄的經歷後,決定重走那段路程,向先輩的勇氣和機智致敬,也希望藉此提醒今人勿忘歷史。

Smiling face emoticons floating in the air and lying in a pile on the ground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把追求快樂當成是人生的目標,這樣做有錯嗎?

心理學家埃德加·卡巴納斯(Edgar Cabanas)認為,追求快樂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私的」概念,好像是一種「消費品」,已經成為一門「生意」。

卡巴納斯和社會學家伊娃·伊盧茲(Eva Illouzhe)兩人共同撰寫《製造快樂公民:快樂產業如何控制我們的生活》(Happycracy: How Science and the Happiness Industry Control Our Lives)一書。

兩位作者在書中對數百萬美元的「快樂產業」所提倡的許多概念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把追求快樂當成是人生目標會讓人墜入陷阱。

他們表示,那種追求快樂的生活方式永無止盡,一旦未能達成目標內心會感到極度失落,沮喪氣餒和厭惡。

音頻加註文字,

李梓敬:香港在中國有獨特之處 包括獨立司法系統

其它重要故事:

音頻加註文字,

馬來西亞水族館「水底舞獅」賀新年

好文章出於 BB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