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 Web 3.0 協議收入如何?回顧 26 個知名項目近期營收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人人都在討論的 Web 3.0 應用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這些應用會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創造巨額收入嗎?除了 DeFi 以外,其他領域的應用收入多少?使用 Web 3.0 應用還可以獲得超額收益嗎?PAData 回顧了近期 26 個Web 3.0 知名項目的營收情況。
(背景補充:Web 3.0 的故事要從《大教堂與市集》說起:從 Linux 中所學到的

 

中心化和將數據權益還給用戶被認為是 Web 2.0 向 Web 3.0 進化的方向,但如何更好地在操作層面上實現這兩個目標則仍然是困擾眾人的問題。

過去,DeFi 和 NFT 的先後興起已經打開了人們對 Web 3.0 應用的想像,為金融、藝術、遊戲、音樂等多個領域帶來了變化。今年以來,Mirror、STEPN、Arweave 等頭部應用接連受到熱捧,這將 Web 3.0 這一概念推到了新高度。

人人都在討論的 Web 3.0 應用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這些應用會像網路公司一樣創造巨額收入嗎?

除了 DeFi 以外,其他領域的應用收入多少?使用 Web 3.0 應用還可以獲得超額收益嗎?PANews旗下數據專欄 PAData 回顧了近期 26 個 Web 3.0 知名項目的營收情況。

01 出售商品或收取手續費是主要收入來源

Web 3.0 並不是一個新名詞,關於這個概念的討論往往採用了互聯網應用層面價值迭代的視角。

比如,過去經歷的 Web 1.0 時代的應用被認為只能實現有限連接和僅限可讀的價值,主流應用是門戶網站,用戶除了瀏覽網頁基本別無可做的。

正在經歷的 Web 2.0 時代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範式遞進,可以實現移動接入、社交互動、內容共創等價值。這創造了大量平台式應用,比如 Twitter、YouTube、Airbnb、微信、滴滴等。此時,用戶不僅可以訪問資訊,還可以參與生產並獲得生產性收入。

但是,這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中心化的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了用戶創造的數據價值並從中獲得巨額利益。因此,人們開始呼喚新的迭代,希望新的應用能夠回應對用戶權益的補償。

延伸閱讀:【深度】去中心化只是幻想?知名風投a16z合夥人:得先打倒「中心化四騎士」

Web 3.0 應運而生。目前並沒有一個狹隘的定義區分什麼應用是 Web 3.0,什麼不是。一般認為,相比於 Web 1.0 和 Web 2.0,Web 3.0 應用具有去中心的、去信任的、低許可的、可擴展的、保護隱私的、高激勵的等特點。

這將使得用戶不僅可以訪問資訊和參與生產,還能充分享有一切權益,即能合法地擁有自己的數據,並控制誰從自己的時間和行為中獲利。實際上,這些變革一直都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只是現在通過 Web 3.0 這個載體,更多用戶真實地體驗到了這些變化。

目前,多個領域已經受到 Web 3.0 浪潮的深刻影響,比如金融、數據存儲、傳媒、遊戲、教育、健康等。這些領域中均已經湧現出一些頭部應用,比如 Curve、Arweave、MetaMask、Ethereum Name Service 等。

對於 Web 3.0 應用而言,其收入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出售商品或其他服務,這裡的商品主要是 NFT,還可以是數據、域名等,而服務主要撮合交易、發現價格等。比如 Ethereum Name Service 主要通過出售域名獲得收入,Curve 等 AMM 協議和 LooksRare 等市場類協議則是通過提供撮合交易服務,進而從中收取交易手續費的方式獲得收入。

目前,大多數 Web 3.0 協議都採用了這種模式,除了已經提到的 DeFi 以外,還有絕大多數的遊戲、音樂、社交應用等。另一種是直接收取手續費,即協議向所有交互行為收取的手續費,而採用這種模式的主要是基礎設施類的協議,比如 Arweave 和 The Graph 等。一般而言,這些應用會將收入的全部或部分分配給用戶,在第一種收入模式下,應用會將一定比例的收入用於發行代幣,獎勵給供應側的用戶,在第二種收入模式下,應用會將手續費獎勵給礦工或節點。通過這種方式,Web 3.0 應用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和價值傳遞。

02 協議平均月收入約 300 萬美元,
存儲和 DeFi 協議近期收入增長較快

作為一種遞進式的補充和完善,Web 3.0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應用的發展方向。那麼,目前這些 Web 3.0 的應用發展的怎樣了?營收情況如何?

為此,PAData 根據 Token Terminal 數據分析了 26 個 Web 3.0 協議近期的手續費收入情況,這些協議包括底層基礎設施、DeFi、傳媒、數位身份、遊戲、NFT 等多個領域。

根據統計,26 個協議最近 30 天產生的總收入約為 7.45 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 Ethereum 的總收入就達到了 5.07 億美元,除此之外,統計範圍內的其他協議總收入都沒有超過 1 億美元關口,兩級分化十分顯著。

最近 30 天總收入相對較高的協議有 LooksRare、Binance Smart Chain、Avalanche、Aave 和 Compound,都超過了 1,000 萬美元,主要涉及 NFT 交易市場、底層公鏈和 DeFi 三大類別。

而最近 30 天總收入相對較低的協議有 Polkadot、Arweave、1inch、Algorand、Livepeer、The Graph,都低於 10 萬美元,主要涵蓋數據、流媒體、存儲、底層公鏈等類別。

由於馬太效應顯著,因此中位數將更能代表平均水平。最近 30 天,26 個協議的平均總收入約為 302 萬美元,從均值看,目前 Web 3.0 應用的規模還不算大,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

從增長趨勢來看,存儲類協議和 DeFi 協議最近 30 天的總收入增長幅度較大,比如存儲項目 Arweave 最近 30 天總收入增長了 464.09%,遠遠高於其他協議。

其次,DeFi 協議 Bancor 和 Curve 最近 30 天總收入也分別增長超 170%。Balancer、Aave、Filecoin 和 Polygon 最近 30 天總收入增速則都在 15%-60% 之間。

其他協議最近 30 天總收入的增速則都在 10% 以下,The Graph、Livepeer、Ethereum Name Service、MetaMask 等傳媒和工具類應用和 Helium、Ethereum、Binance Smart Chain、NEAR Protocol、Avalanche 等基礎設施協議基本都是負增長。從總收入來看,近期也只有部分 Web 3.0 應用發展較快,多數發展平穩。

與 Web2 企業的收入歸屬於公司和股東不同,Web3 的收入則絕大部分會歸屬於「幣東」即代幣的持有者。因此,按 照Token Terminal 的定義,總收入中分配給代幣持有者的部分,被稱為協議收入,這體現 Web 3.0 應用對持幣者的激勵和權益分配。

根據統計,26 個協議最近 30 天產生的協議收入約為 5.47 億美元,其中同樣是 Ethereum 的協議收入最高,達到了 4.17 億美元。其次是 LooksRare 和 Avalanche,兩者最近 30 天的協議收入分別約為 7,113 萬美元和 2,812 萬美元。Filecoin、MakerDAO 和 Helium 最近 30 天的協議收入也比較高,都在 300 萬美元以上。

而其他協議的協議收入都較低,比如最低的 The Graph 只有不到 1,000 美元。

總體而言,多數 Web 3.0 應用將總收入的 60%-80% 左右的直接用於激勵用戶了,較以往的應用而言,去中心化程度和用戶享有的權益都得到了提高。

從增長趨勢來看,只有 Bancor 和 Curve 這兩個 DeFi 協議最近 30 天協議收入的增長幅度超過 100%,分別約為 179.79% 和 176.18%。

其次,DeFi 協議 Aave 和存儲協議 Filecoin 最近 30 天協議收入的增長幅度也在 10% 以上,分別約為 30.17% 和 23.58%。

此外,只有 Solana、Polkadot 和 MakerDAO 最近 30 天的協議收入還是正增長,其他 13 個協議則都是不同程度的負增長,Cosmos、Ethereum Name Service、Axie Infinity、Fantom 和 1inch 最近 30 天的協議收入下降較多,降幅都在 30% 以上。

按照最近 30 天收入的日均值可以預估各 Web 3.0 協議的年化總收入和協議收入。根據統計,26 個協議今年的預期年化總收入約為 92.98 億美元,預期年化協議收入約為 67.93 億美元,預期年化協議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約為 73.07%。

其中,預期年化總收入最高的 5 個協議分別是 Ethereum、LooksRare、Binance Smart Chain、Avalanche 和Aave,都在 2.5 億美元以上,類型上以基礎設施協議為主。

預期年化協議收入最高的 5 個協議分別是Ethereum、LooksRare、Avalanche、Filecoin和 Maker DAO,都在 7,000 萬美元以上,也就是說,這些協議的持幣者會獲得的總激勵較多,類型上更豐富,包括基礎設施、NFT 市場、存儲、DeFi 等多個領域。

03 多個 Web 3.0 協議的市銷率下降,
市銷率與幣價之間關係複雜

完全稀釋的市值與預期年化總收入的比值即為市銷率(P/S),一般情況下,市銷率越低,估值越低,越有投資潛力,但根據以往的分析,或受到代幣經濟模型成熟度不足的影響,市銷率作為估值方式之一的有效性一直不高,但隨著代幣經濟模型的逐漸成熟和發展,持續關注市銷率的效用也是有必要的。

根據統計,26 個 Web 3.0 協議中 The Graph 的市銷率受到年化收入過低的影響,達到了 84 萬倍的異常高值,這裡不予進一步考慮。其餘 25 個協議的最近 30 天的平均市銷率(中位數)約為 93.89 倍,高於 DeFi 單一領域 21.8 倍的平均市銷率水平(統計時間為 2021 年 7 月,彼時 DeFi 已發展一年,市銷率回到相對穩定的程度),這可能表明早期階段的 Web 3.0 協議還處於較大的波動中,受外部的偶然的因素影響較大,沒有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

從單個協議來看,最近 30 天日均市銷率較高的協議有 Polkadot、Algorand、Arweave、Cosmos、NEAR Protocol、1inch 和 Livepeer,市銷率都在 1,000 倍以上,類型上以基礎設施協議為主。最近 30 天日均市銷率較低的協議有 Ethereum Name Service、Balancer、Bancor、MakerDAO、Aave、Compound 和 LooksRare,市銷率都不超過 50 倍,類型上以發展漸入穩定的DeFi為主。

過去 30 天,25 個 Web 3.0 協議中除了 4 個協議的市銷率由於沒有發幣或沒有錄入數據而沒有被記錄外,其餘協議中有 13 個協議的市銷率呈下降趨勢,平均降幅(中位數)約為 29%,其中下降幅度較大的協議有 NEAR  Protocol、LooksRare、Balancer、Avalanche、Filecoin,降幅都在 30% 以上。

另外還有 8 個協議的市銷率呈上升趨勢,平均漲幅(中位數)約為 17%,其中上升幅度較大的協議有 Fantom 和 Axie Infinity,漲幅都在 100% 以上。

目前來看,在最近 180 天內,市銷率與幣價的相關關係仍然十分複雜,其中,Algorand、Fantom、Ethereum Name Service、Helium 和 Livepeer 的市銷率與幣價總體上高度正相關(皮爾森係數達到0.7以上),即當這些協議的市銷率上漲時,其治理代幣的價格通常也是上漲的,反之亦然。

而 Binance Smart Chain、1inch、The Graph 和 Polkadot 的市銷率與幣價總體上高度負相關(皮爾森係數達到-0.6以上),即當這些協議的市銷率上漲時,其治理代幣的價格通常是下降的,反之亦然。

其他協議,比如 Arweave、Filecoin、Cosmos、Compound 等協議兩者間的關係則基本不相關,即當這些協議的市銷率上漲時,其治理代幣的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下降。

不過,有意思的是,同期 26 個協議的市銷率日環比變化與幣價日環比變化之間總體上是高度正相關的(平均皮爾森係數達到了0.8),那些市銷率與幣價相關的協議尤其高度相關。

這意味著當這些協議發生上述相對變化方向時,其變化的幅度是高度接近的。比如 Helium 的市銷率與幣價,以及兩者的日環比變化都高度正相關,這意味著當 Helium 的市銷率上升時,其幣價也很可能上漲,且市銷率上升的越多,幣價也可能上漲的越多。

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因果關係,關於市銷率這一指標的有效性還需要更多更長期的觀察。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