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式支付趁勢興起!LINE 區塊鏈負責人:數位貨幣終將取代現金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區塊客今(19)日舉辦「2020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特別邀請來自台灣央行業務局副局長謝鳳瑛、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CGO Ted Lin、MICA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Paul Lin 以及 LINE 區塊鏈金融平台總監暨 Unchain 公司執行長李烘圭共同討論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以及穩定幣在全球間的監管趨勢。

近年來,無接觸式支付趁勢興起,央行數位貨幣(CBDC)正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國際趨勢。目前,各國已持續研究 CBDC 很長一段時間,截至 2019 年,絕大部分專門用於銀行、企業間結算的「批發型 CBDC」仍僅限於試驗性研究層面,但近期隨著區塊鏈技術作為價值交換工具而快速普及化,各國央行也開始關注允許一般民眾也能進行支付的「零售型 CBDC」,並以此正式展開研究。

LINE 區塊鏈負責人:現金終將被數位貨幣取代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LINE 區塊鏈金融平台總監暨 Unchain 公司執行長李烘圭本人無法親臨現場,藉由預錄演講內容為與會者講解目前全球 CBDC 的發展概況。長遠來看,LINE 認為現金終將被數位貨幣取代。李烘圭表示,

LINE Blockchain 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可以普及的去中心化服務平台,也是一個專為金融服務優化的區塊鏈平台;也因此對 CBDC 的發展展開研究,目前,正同時與亞洲幾個國家的央行接觸,希望可以提供方案推動下一階段的金融創新。

LINE Blockchain 平台在對推動 CBDC 上掌握哪些關鍵優勢?李烘圭介紹稱,LINE Blockchain 平台採用強化的共識演算法,支援具可追溯性的隱私保護,也支援不同平台間的連結,驗證了韌性,同時滿足「清算最終性」與「可擴展性」,因此適用於零售型 CBDC 與批發型 CBDC。他強調,

只要有合適的技術出現,數位貨幣的發展速度將超出預期。也因為 LINE 對金融科技中零售支付服務有高度的掌握,LINE 將能提供完整的 CBDC 配套方案;接下來,LINE 將持續投入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協助推動 CBDC。長遠來看,LINE 認為現金終將被數位貨幣取代。

台灣央行業務局副局長謝鳳瑛:CBDC 技術上需優於電子支付,設計上需保有現金優點

台灣央行已於 2020 上半年完成第一階段的 CBDC 研究 ——「批發型 CBDC 可行性技術研究」,並在今年 9 月底啟動為期 2 年的「通用型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台灣央行業務局副局長謝鳳瑛表示:

為鼓勵民眾使用,CBDC 在技術上必須具備比電子支付更高的效能,並在設計上保有現金的優點,具體包含:24 小時隨時可用,支援離線支付;允許民眾開立數位錢包以作使用,但求做到普惠金融;在隱私保護上,匿名程度則依交易金額及錢包等級有所區別;為有效防製洗錢、確保安全,還必須限制交易金額,例如:限額以下可以完全匿名,限額以上要有「記名式」要求。

另外在善用數位科技應用上,謝鳳瑛補充道,CBDC 必須具備遺失處理機制、可支援利息設計、可回應未來數位支付需求,包括支付互通性與可程式化等。

從全球趨勢觀察,數位貨幣已不是虛無縹緲的科技名詞。各界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會在數位貨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此,MICA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Paul Lin 表示,

現行眾多穩定幣等項目已經給了我們簡明的架構概念,未來使用者將被允許在央行開戶並直接使用該帳戶在商家付款,付款過程跳過中間的銀行與信用卡組織,由央行 CBDC 系統進行清算,就像是交易員直接把錢包中的 USDT 匯到交易所那樣簡單。

對此,謝鳳瑛提醒,由民間機構發行的穩定幣目前主要用於虛擬資產交易,實際上只是「法償貨幣數位化」,雖標榜「保證 1:1 兌換」但實則不一定。再者,許多穩定幣在反洗錢的法令遵循方面仍缺乏透明度,她認為,穩定幣既然主打「全球市場」,也勢必得遵守國際監管標準,避免監管套利。

不過,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CGO Ted Lin 卻認為,穩定幣與 CBDC 兩者之間不只並無衝突,反而更像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係。幣安作為全球指標性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已獲得紐約州金融服務廳(NYDFS)核准,旗下所發行的穩定幣 BUSD 受益於用戶信賴與大量的交易需求,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躍升到全球第 26 大的加密貨幣。但他表示:

無論是穩定幣或 CBDC,這兩者的終極目標都是要讓現金更易於使用、更普及化,讓沒有銀行帳戶的 UNBANKED 族群接觸到金融。但因「公部門」和「民間」動力不一樣,前者重點在於保護社會,所以會花更多時間等技術成熟;後者則傾向服務人群,因此不會害怕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