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讓你家業永續!穀神星資本創辦人陳儀雪傳授「點金」秘訣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可喜空間台南館上個月隆重開幕後,迎來一系列大師級講座,致力串接台灣產業圈的資源網絡,並創立流動的知識平台供大眾交流!9 月 12 日這場講座,由穀神星資本創辦人暨可喜空間執行董事陳儀雪(Yvonne Chen)以《數位轉型,基業永續》為題開講,跟大家一起探討:在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公司如何搭上科技投資、併購的浪潮,讓企業轉型、讓精英薈萃的家業,得以永續經營,代代相傳。

不管你是一家新創或是大公司,機會一直都在。就算你現在做的事,有人不認可,有人聽不懂,那只不過是機緣未到,並不代表你的方向錯了。其實,你也可以改變世界。我知道,成功的路上特別寂寞,像我自己一路走來,也經歷過各種批評,但依然堅持走到了今天,到現在,感恩仍有人為我鼓掌。所以,時間是會證明一切的。」——— 穀神星資本創辦人暨可喜空間執行董事陳儀雪(Yvonne Chen)

走過這 20 個年頭,陳儀雪已然練就一身「併購投資」的豐富經驗,上至 5G、AIoT,下至半導體、醫療科技,這些投資領域她都涉略過,看遍各行各業的菁英,視野自然也就開闊了。因為工作的關係,長年在大企業和小公司、本土和外商之間遊走,久而久之,開始有人會好奇:「你們 VC(創投)對現在這些二代大學、家族企業的傳承有什麼看法?」

超前部署、提早規劃,「百年企業」不是夢

富二代那麼多,為何總有人能打好根基,成功接下家業?卻也有人永遠都活在溫室裡,不食人間煙火?

陳儀雪笑言,「醫生的小孩就一定是醫生嗎?你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繼承者就必然是自己的小孩嗎?因此,家族企業傳承的關鍵在於:超前部署,提早規劃。」

去年 8 月,《家族企業策略》期刊總編輯 Dr. Joseph Astrachan 指出,有超過 30% 的家族企業可以順利傳承到第二代,然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卻只有 12%,最後能夠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 3%。

為了瞭解其中原因,勤業(Deloitte)隨後針對 58 個國家、791 位家族企業高階經理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全球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欠缺接班規劃。具體而言,全球只有 41% 的家族企業對自己的接班規劃有信心,以「執行長」一職的接班規劃為例,全球只有 26% 的家族企業有正式規劃,且有高達 34% 的家族企業沒有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接班規劃。

富不過三代?那是因為沒有做到這幾點

從規劃到實務執行,向來都是「說時容易做時難」。陳儀雪指出,家族企業若能做到:與時俱進、資產分配、尊重專業 、團結和諧以及併購投資,那麼,這個公司就距離「永續」不遠了。

全球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唯有適者能存。家族企業要「與時俱進」,就勢必得持續學習及改進,隨時調整策略,以因應市場的局勢變化,尤其為了降低成本,數位化轉型更是必備策略,否則,就很可能落於必須奮力追趕的境地。

緊接著,「資產分配」也是家業傳承策略地圖內,必不可少的要素質疑。陳儀雪補充道,「創投的雛形」起源於 4、50 年前,當時就有大型家族企業開始編列預算作為創業投資策略, 創投雛形是為了增進人類的生活品質鼓勵創新,所以才叫「風險投資」。只是後來矽谷的創投的投資都變成高度獲利,也是與時俱進的一個代表。矽谷著名風險投資人 Tim Draper 就是最經典的例子,作為美國傳奇創投世家的第三代傳人,他的畢生之責無疑是保存家族財富及爭取增長。於是,Tim Draper 這些年來前前後後共投資了至少 150 家公司,例如:Skype、百度、Tesla、Hotmail、Twitter 等諸多科技創業明星公司。

眾所周知,家族企業的特色在於「經營權」與「所有權」合一,長久下來,這也就造成家族企業「用人唯親」的傾向,也讓外界常對家族企業有著「不尊重專業」的刻板印象,認為家族企業諸多皇親國戚,不尊重專業經理人,有志之士難以伸展。陳儀雪在這裡特別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她提到,過去曾有不少報導指,當初 Alain 和 Gerard Wertheimer 兄弟檔從祖父手中接下 Chanel 集團時,原來的香水和化妝品等大概就有每年有超過百億美元的規模,轉投資有賽馬、葡萄酒、生技等相關事業體。時至今日,Wertheimer 家族在管理上因為相信專業,理念不合就是分工講清楚,也沒有上演明爭暗鬥的戲碼,團結和諧而且行事低調比較容易得以長長久久。

家業如何長青?「企業併購」結合「科技投資」才是關鍵

想要締造成功的家族企業?陳儀雪認為,最關鍵的是能「企業併購」、「科技投資」並用,她解釋道,投資的持股通常少於 20%,反之則是併購。簡單來講,「企業併購」、「科技投資」兩者之間就像是「交女友」跟「娶老婆」的差別。如今市場上的大公司,甚至連那斯達克,它們都是經過大大小小的併購,才能做到今時這般的大格局。為何?因為,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能結合一群人的力量,公司發展其實會更快。換言之,國際上很多大公司因為積極併購,比較容易達成他們要的市場擴展或是轉型成功。對於創新潮流的跟進也可以透過投資對的 VC 來 leverage 團隊的力量看未來,也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過去 30 多年,美國五大科技巨頭 FAMGA(Facebook、Amazon、Microsoft、Google 和 Apple)共完成 800 多筆收購,當中有 29 筆的收購案超過 10 億美元。即使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籠罩在疫情陰影下,仍有一些公司開出支票,在這當中,Apple 正是最活躍的收購方。

這些科技巨頭不斷通過收購手段,擴展業務線、吸納用戶,反觀這些被收購的新創,陳儀雪提醒道 ,「被大公司收購,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會被綁個兩三年,但始終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就算創辦人最後因為意見不合離開,也算是一個華麗的出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