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服科中心羅國書副組長:區塊鏈運用於賽事經濟  發展無限可能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2017 區塊鏈愛好者大會進入到第二天,在主場館下午的活動中,大會廣邀到 R3 區塊鏈聯盟大中華區業務總監 Carl Wegner、Taipei Ethereum Meetup 成員邱駿、賽席爾商共識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宋倬榮,以及智慧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育銓來跟大家分享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層面的資訊。

一個運行去中化應用程式的平台──以太坊

Taipei Ethereum Meetup 是目前台灣專注在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理論、實作與應用的最大討論社群,每月會舉辦活動,邀請來自各地、各領域的講師來分享及講解以太坊技術和應用,並不定期分享專欄文章、通俗易懂的教學文。邱駿先用了一句簡單易懂的話來介紹以太坊:一個運行去中化應用程式 (Dapp)的平台。

他接著歸納出以太坊比特幣的差異處,首先兩者的底層帳本記帳方式不一樣,比特幣是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而以太坊則是 World State。其次是獎勵制度不一樣,比特幣產生一個區塊的時間大約 10 分鐘,以太坊則是 15 秒,時間越短越容易造成區塊鏈上的分叉,而以太坊為了鼓勵礦工,即便產生的區塊最終沒有被串成鏈仍然可以從以太坊機制中獲得獎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差異,以太坊有可編程的特性,也就是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使得以太坊更加靈活,不僅能實現「把錢從 A 給 B」這種單純的交易,更可以達成更複雜的運用。智能合約在以太坊區塊鏈節點中的「以太坊虛擬機(EVM)」運行,但要使用到他人的電腦資源、電力來運行這些智能合約,所以需要付出某些代價,稱之為 Gas,此即為「以太幣」(Ether, ETH)。

在簡單介紹過智能合約後,邱駿還講解了一個應用案例—去中心化交易所 EtherDelta,這是一個專供 ERC20 代幣交易的平台。他在場上演示了 ERC20 代幣交易流程,並藉此解釋智能合約完成一筆交易的詳細步驟。

在最後總結時,邱駿表示,智能合約是讓以太坊強大的因素。

專注於金融業應用的區塊鏈平台──Corda

Carl Wegner 在介紹 R3 的 Corda 區塊鏈平台時提到,R3 最初成立的原因是因為有 9 間銀行的老闆想要組織一個平台來學習區塊鏈技術,成長至今,R3 聯盟已經擁有 100 多家銀行和 20 多個監管機構參與成為會員。

Wegner 還進一步提到,在 2015 年時,R3 的 IT 部門被劃分成兩個部分並同步發展,一部分是仍舊學習當時的區塊鏈技術,而另外一半則是從零開始創造自己的平台,專門用於銀行金融業。半年之後,R3 決定專注於發展自己的開源平台,也就是 Corda。

Corda 是紀錄、管理和執行金融協議的分布式帳本平台,目的是作為全球金融機構或企業下一代金融基礎建設的根基。Wegner 表示:

Corda 是受到區塊鏈啟發,但又不同於一般區塊鏈,其上的數據只能在有著合法需求的用戶之間分享,平台中的資料並不公開給所有節點,因此不會流向不相干的人群,並與現有的監管機構對接,旨在協助現有銀行系統之間實現整合和互操作性。

R3 聯盟成員不只有銀行或監管機構,還包含顧問機構和科技公司。其中,科技公司所設計的銀行系統,若是自己向銀行推銷非常困難,但透過聯盟,R3 可以幫忙推薦給全世界的銀行。

Wegner 表示 Corda 平台目前還在學習階段,雖然還沒有實際產品推出,但已有 100 多個「概念驗證」(Proof of Conecpt,PoC) 或「先導測試」(pilot) 項目,主要分成五大類:數位資產、數位金錢、數位身分、貿易金融及保險業。

此外,Corda 平台有提供線上培訓課程,而台灣從明年 1 月起也將有在地培訓。

共識科技:開發一個效率與安全兼具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賽席爾商共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間專注於區塊鏈研發、智能合約開發以及 DApp 實作的公司。其執行長宋倬榮是數位貨幣早期投入者,他從 ICO 開始介紹起,表示 2017 年至目前為止 ICO 募資總金額約為 36 億美元,前 5 大用途是用於:基礎建設 (新的區塊鏈)、交易投資平台、金融應用、資料儲存及支付。

跟 IPO 相比,ICO 可以針對全世界投資者進行募資,且有交易方便、流動性大等優點。早期的募集多用比特幣,而近年來幾乎都是以太幣,因為智能合約可以完成更透明的募款及資金管理。

ICO 之後,主題開始延伸到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宋倬榮表示,除了錢包之外,交易所也很適合用去中心化來實現。他列舉了從 2013 年以來 7 個被駭客入侵的交易所來強調中心化的危險,當然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有一些缺點,例如效率比較差。而共識科技目前也在進行一項專案,希望開發出一個既兼顧去中心化的安全性,又可以達到中心化效率的交易所,也就是他口中的「交易所 2.0」。

在演講進入尾聲時,宋倬榮還跟大家分享了一個非常適合使用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架構的場景──音樂產業。他舉例婚禮撥放音樂需要付費購買授權,但這些費用的使用和分配在過去是不透明的。而把歌曲所有資料登記在區塊鏈上,可以提供相當的透明度及購買便利性,而且區塊鏈不屬於任何公司,所以各大唱片公司更容易接受。

區塊鏈於行銷應用  紅利點數及電子禮券

智慧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是透過結合雲端科技和消費集點服務,建構企業紅利點數跟社群行銷間橋樑的公司。其總經理張育銓表示,該公司成立 6 年以來,主要專注於發展紅利點數及電子禮券相關業務,而這兩個服務都很需要區塊鏈的協助。

由於近年來台灣商家逐漸重視紅利點數所能帶來的商機,故提供較好的贈品以刺激消費,點數經濟因此越來越大,台灣每年規模高達 50 億元。而對於如何幫助消費者與他人交換點數,用以換取心目中喜愛的商品則成了該公司關注的議題。

在以往,單一種點數的管理就存在很大的風險,遑論多種不同點數之間的交換。若是沒有智能合約,點數的轉換非常不易追查,而區塊鏈可以讓紅利點數從發行到交換有一個透明的「履歷」。

電子禮券也是相同的道理,在智慧時尚的業務中也包含了以點數換禮券的服務,因此該公司將這兩者與區塊鏈技術做整合,以達到銷售軌跡透明、流向可追蹤、安全防偽等益處。

區塊鏈運用於賽事經濟  發展無限可能

前面 4 位嘉賓演講完畢後,整個下午的活動進入高潮,由工研院服科中心羅國書副組長帶大家從賽事經濟來看數位商品行銷,並討論到區塊鏈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舉凡因運動比賽、歌手演唱、百貨公司周年慶會等活動而引發的消費行為都可以被歸類為賽事經濟。羅副組長舉了一些例子說明,如芝加哥馬拉松每年參加人數超過 40,000 名,其中 23% 選手是因為比賽才來到芝加哥,而因賽事帶動的加油團人數高達 170 萬人。如此龐大人數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消費力可想而知。

在美國 NBA 的總冠軍賽,勇士季票每場比賽的收益平均為 870 萬美元,再加上粗估約 4,000 張每張平均售價約 1,200 美元 的額外門票。而在第五戰的二手票價可喊漲三倍、第七戰更喊漲達四倍。預估每個入場球迷會在餐飲、紀念品上平均花費 18.5 元,一場大約是 35 萬收入。總計一場比賽球隊大約就有 1,100 萬元的收入。

在台灣國內,屬全球三大宗教慶典盛事之一的媽祖萬人崇 BIKE,在 2017 年邁入第 10 年,這活動以騎單車遶境的方式,從臺中市大甲區出發,長達 120 公里路線的騎單車之行,途中橫跨四縣市,參加民眾超過 3,000 人。活動持續至今,成功為中部縣市建立獨特的城市品牌行銷。

有研究顯示,活動周邊的經濟有可能創造出十倍的商機。

然而,台灣國內賽事經濟遭遇三大問題,第一是商業價值;第二是核銷終端;最後是安全防偽。羅副組長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基於賽事的代幣服務(Event-Based Token Service)」解決方案。透過供應鏈及 IoT 與區塊鏈技術的整合,達至品質驅動,價值得到保障,另外在安全開放及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建立信賴交易環境,進行透明消費,簡化核銷。更重要是,區塊鏈可溯源,提供防偽驗證,使得所有權、價值得以保護。

「基於賽事的代幣服務」的實施方式簡單來說是,首先發行數位貨幣(Token)或數位資產,然後以這個 Token 為核心來聚合出一些社群或社區,最後結合到週邊店家進行行銷、即時資訊服務與分潤。士林商圈點數「鏈鏈士林 與你 PON 一塊」就是一個實證案例,有超過 50 家實體商家參與聯合行銷點數活動,完成了 20 項主題任務,並發行超過 20 種專屬點數 (Token)。

那麼,區塊鏈在「基於賽事的代幣服務」中的服務價值是什麼?事實上,在配合廠商的各種服務需求時,區塊鏈可以很好地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1) 在透明易稽核的消費軌跡方面,區塊鏈可提供安全發行認證;(2) 如有無法竄改交易紀錄的需求,區塊鏈則可以提供靈活轉移管理;(3) 在要求即時進行交易清算時,區塊鏈能提供合約穩定執行;(4) 想要獲的一個去中心化共享帳本,區塊鏈能提供追蹤精準行銷。

羅副組長在總結時表示,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得以解決,若能妥善利用將為賽事經濟帶來許多的可能性。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