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龐德電影《007:量子危機》之謎 (四完):詹姆士龐德的旅程,從來都不容易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 文內摘要快搜 ❞

惡魔黨(Spectre,過去俗稱魔鬼黨),是龐德畢生的宿敵。在皮爾斯布洛斯南時期之前,這個無惡不作的組織,是這套長壽電影系列最簡便的反派選擇,甚至比 KGB 還好用。只要龐德需要一個敵人,惡魔黨馬上就能派出一名爪牙報到──事實上惡魔黨大老闆布洛弗 (Blofeld) 常常身先士卒。

問題是,「惡魔黨」這個虛構組織背後的真正「老大」是誰,長久以來一直是個爭議──究竟是誰想出惡魔黨這個點子的?是小說作者伊恩弗萊明呢?還是編劇凱文麥可洛伊 (Kevin McClory) 呢?最終惡魔黨掀起了一場版權之爭。

007 系列電影劇照:噓……惡魔黨正在開會。

噓……惡魔黨正在開會。

 

007 電影與小說之間的版權大戰 /《霹靂彈》與《巡弋飛彈》

當伊恩弗萊明決定將他的超級情報員登上大銀幕,他原本以原著小說家的身份,與其他兩位編劇麥可洛伊與傑克惠寧漢 (Jack Whittingham) 一起合作撰寫劇本,但後來弗萊明又覺得,自己應該放下劇本,交給兩位編劇自行完成。

問題是,當凱文麥可洛伊完成了這份名為《霹靂彈》(Thunderball) 的劇本,弗萊明卻反過來趕走了麥可洛伊與惠寧漢,同時「致敬」這份劇本裡不少點子,寫成了自己第九本龐德小說《霹靂彈》。這些舉動讓兩位編劇憤而提告弗萊明侵權,而凱文麥可洛伊最終獲得了勝利。

凱文麥可洛伊(左)與伊恩弗萊明因 007 電影劇本展開一場好萊塢最出名的版權之爭

凱文麥可洛伊(左)與伊恩弗萊明展開一場好萊塢最出名的版權之爭。

這使得《霹靂彈》無法成為第一部 007 電影──我們看到的第一部 007 電影是《第七號情報員》(Dr.No)。因為負責製作 007 電影的 EON 影業,必須向麥可洛伊取得《霹靂彈》的授權。

最終他們仍然與麥可洛伊達成協議,使麥可洛伊成為《霹靂彈》其中一位電影監製,他還獲得另一項權利,可以在 1965 年《霹靂彈》上映的十年後進行重製,再拍一部《霹靂彈》──而在 1983 年,重新擁有《霹靂彈》權利的麥可洛伊,真的製作了另一部重製版本:《巡弋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

《霹靂彈》與《巡弋飛彈》是同一個故事、同樣由康納萊主演、事隔 18 年的兩部電影

《霹靂彈》與《巡弋飛彈》是同一個故事、同樣由康納萊主演、事隔 18 年的兩部電影

問題來了,在《霹靂彈》劇本裡出現的惡魔黨與布洛弗,同樣被卡在這場還要持續數十年的版權之戰裡,而在凱文麥可洛伊在 2006 年 11 月 20 日去世時──正好是《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在美國上映的 6 天後。

《霹靂彈》、惡魔黨與布洛弗的權利,全數回歸麥可洛伊的遺產管理者手上,這代表,如果往後的龐德電影還想要出現惡魔黨與布洛弗,就得重新跟麥可洛伊的遺族們談條件。而這幾乎斷絕了惡魔黨在龐德生命裡出場的機會,過去隨傳隨到的大反派,現在必須銷聲匿跡。

《霹靂彈》:神龍見尾不見首的 007 反派惡魔黨老大布洛弗。

《霹靂彈》:神龍見尾不見首的布洛弗。

 

不能提的惡魔黨,007 只好轉身對抗「量子黨」?

所以,在克雷格的《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裡,沒有提到惡魔黨,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巨大的邪惡組織在從中作亂。

而到了 2007 年開始製作的《007:量子危機》,他們也不能告訴觀眾,這個神秘組織其實就是觀眾過去數十年熟悉的惡魔黨。而這部電影想到了一個好點子:那我們就把惡魔黨改名成量子黨 (Quantum) 吧!

《007:量子危機》:這個小小的 Q 是量子組織的信物。

《007:量子危機》:這個小小的 Q 是量子組織的信物。

這引起了一部分死忠觀眾的高度不滿:如果《007:量子危機》決定不碰惡魔黨這個你知我知不能碰的版權爭議,那也就算了。偏偏它要繼續延伸《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裡的反派組織,然後幫它冠上一個花里胡哨的「量子」之名──量子到底是哪裡邪惡了。

更糟的是,量子組織似乎不是很邪惡,在這部電影裡,他們最大的努力,是試圖勾結玻利維亞將軍獨占當地的水源。他們最高的目標,是掌握全球經濟──一切都是為了撈錢。

《007:量子危機》:將軍(左一)與格林(左二)

《007:量子危機》:將軍(左一)與格林(左二)

這種邪惡經濟組織是很邪惡,卻不是觀眾習慣在電影裡看到的龐德反派,加上獨佔玻利維亞自然資源這一套,對過去那些試圖毀滅世界、引發戰爭、散播絕育病毒、把西方世界烤成火葬場的龐德反派來說,根本是扮家家酒。

《007:量子危機》片中人物:多明尼克格林。

《007:量子危機》:多明尼克格林。

不過,總之惡魔黨是不能用了,量子組織以後就是龐德歷史裡的新惡魔黨了……問題在 2013 年,麥可洛伊遺族終於同意,將《霹靂彈》相關權利轉讓給米高梅影業。突然之間,惡魔黨與布洛弗又回來了!

這使得 2015 年的龐德電影《007:惡魔四伏》(Spectre),直接讓惡魔黨成為了片名、而布洛弗也成為了本集的最終反派……而早幾年《007:量子危機》裡的萬惡量子組織,一夕間歷史地位突變,成為了惡魔黨旗下的一個部門──量子組織實質上等於被踢進 007 的黑歷史了,再也沒有人提起這個過渡組織。

《007:量子危機》:闖入量子組織黨大會的龐德。

《007:量子危機》:闖入量子組織黨大會的龐德。

 

詹姆士龐德與《量子危機》卡蜜兒這位經驗不足的復仇者

想要作為《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續集的《007:量子危機》,沒有實質成為一部紮實的續集,我們可以看到憂傷的龐德兀自振作,他同時碰上了不同角色帶來的各式各樣憂傷,但他內心對薇斯朋的撕裂情感卻沒有被真正撫慰,似乎只是在協助女主角卡蜜兒的復仇過程中,「體悟」了復仇不會帶來任何正面的成果。

但是龐德與卡蜜兒之間似乎沒有足夠的情感連結,能說服觀眾龐德真的從這段玻利維亞之旅裡學到什麼──卡蜜兒實在無法與同樣是復仇劇的《007:最高機密》 (For Your Eyes Only) 裡女主角梅蓮娜相比。

《007:量子危機》卡蜜兒(左)與《007:最高機密》梅蓮娜。

卡蜜兒(左)與《最高機密》梅蓮娜。

我們在《007:最高機密》裡看到梅蓮娜雙親慘死;我們在《007: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 裡看到龐德好友在大喜日重殘妻亡,這些悲劇讓觀眾理解龐德為什麼要鋌而走險。相反地,卡蜜兒突然跳了出來、電影連交代她有多麼悲慘的一場戲都沒有,然後《007:量子危機》要我們相信她身負血海深仇。

歐嘉柯瑞蘭寇 (Olga Kurylenko) 很努力地去挑戰這個角色,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好好對待她──而她是這部電影的主角,這個經驗不足的復仇者,必須從某個角度影響龐德檢視自己的復仇怒火。

《007:量子危機》:卡蜜兒。

《007:量子危機》:卡蜜兒。

更何況,薇斯朋與多明尼克格林之間的關聯實在扯得太遠,她只是顆棋子,而為此推倒棋盤背後的黑手作為復仇,就復仇的根本意義上似乎有點捨近求遠──似乎把拯救玻利維亞與為薇斯朋復仇扯在一起,當《007:量子危機》強調自己是一部復仇電影時,讓人質疑這樣的復仇是否有點廉價。

最終,量子組織老大 GG 了,龐德終於實現了他的心願了嗎?看起來很不確定,他似乎決定放下心結往前走;或是把傷痛埋得更深。但無論龐德選擇哪一條路,似乎都不是這部電影讓他做出決定的。

《007:量子危機》。

《007:量子危機》。

 

你喜歡《007:量子危機》嗎:這部電影證明龐德電影製作難度有多高、傳統與創新間的抉擇有多複雜

不管你喜不喜歡《007:量子危機》──我聽過有人因為喜歡克雷格最後那句「婊子已經死了」台詞,就覺得這部電影精彩萬分。丹尼爾克雷格應該是全世界最不滿《007:量子危機》的人。他曾經說過

《007:量子危機》首映:監製芭芭拉布羅科利(左一)、導演福斯特(左三)、歐嘉(右三)、與丹尼爾克雷格(右二)

《007:量子危機》首映:監製芭芭拉布羅科利(左一)、導演福斯特(左三)、歐嘉(右三)、與丹尼爾克雷格(右二)

但他也說過

《007:量子危機》。

《007:量子危機》。

很難說《007:量子危機》真的是一場災難,因為它獲得了與《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差不多的票房成績:它的全球票房有 5.8 億美金、而《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成績是 6 億美金。

但它的成本更高(2 億 vs 1.5 億美金)、片長更短(它是克雷格最短的龐德電影,僅有 106 分鐘,這意味著它能在電影院上映更多場次)、而且海外票房有一千多萬美金的衰退,這些對預期續集更大更賺錢的索尼影業來說,已經算是一場失敗,更遑論它在爛蕃茄與 IMDb 等平台的觀眾評價,都是克雷格時期最低的。

《007:量子危機》

《007:量子危機》。

馬克福斯特與動作電影之間產生了某種詛咒:後來他執導了殭屍電影《末日之戰》(World War Z),再度創下好萊塢另一段製片地獄紀錄,之後電影公司再也不願意投資他執導大型動作電影。

而丹尼爾克雷格找到了另一位英國同鄉導演山姆曼德斯 (Sam Mendes),成為下一部龐德電影的導演──這次曼德斯擁有更多的時間好好製作這部電影。

而克雷格能與這位他稱之「方方面面跟自己非常契合」的導演,一起坐下來看《007: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 或是《第七號情報員續集》(From Russia with Love),然後討論能在《007:空降危機》裡如何引用這些電影

《007:量子危機》。

《007:量子危機》。

14 年過去,《007:量子危機》成為一個奇怪的存在。有人說它開啟了「偶數部龐德電影很難看」的傳統,有人說它確實為薇斯朋的故事劃下句點。究竟是誰該為這部電影的災難製作過程負起責任?

永遠也說不清,《007:量子危機》最大的貢獻,是再次證明了龐德電影的製作難度有多高、在維繫傳統與改革創新之間的抉擇有多麼複雜……也許還有……下次不要再弄死龐德的愛人了。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