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版《貧民千萬富翁》 | Polygon 共同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從負債累累到百億美元市值。今天來聊一聊 Polygon 的共同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的發展故事。本文由作者 老雅痞 授權,屬作者之觀點不代表動區立場。
(前情提要:Polygon 宣布推出 L2 方案虛擬機 zkEVM ,Matic 單日暴漲 29.44%

 

塊鏈技術的興起,也見證了 Polygon 的崛起。

如今,Polygon 已成為了深受 builder 們喜愛的公鏈之一,作為一個多鏈係統,它支援多個區塊鏈和網路的互連。然而,你知道嗎?在 Polygon 網路闖入前 15 種加密貨幣並被稱為 「區塊鏈的互聯網」之前,它被稱為 「MATIC」。在加密市場裡,它像黑馬一樣的出現,所以又被中國產業戲稱為 「馬蹄」。

Polygon 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 Layer2 擴展解決方案上的公鏈。和以太坊比起來,Polygon 的速度、可擴展性和可用性都更加有優勢。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印度的區塊鏈,它使區塊鏈網路能夠連接和擴展,並旨在創建一個與以太坊兼容的多鏈生態系統。它被稱為 「區塊鏈的互聯網」,使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來處理鏈上交易,同時從以太坊獲得安全性。

就在這兩天, Polygon 在推特上表示目前已啟動 zkEVM 全面安全審計,這次審計將重點關注 zkEVM 的正確性和穩健性兩方面,也是在啟動主網之前最後一個測試網需要完成的關鍵步驟。

延伸:Polygon 宣布 zkEVM 正接受「代碼審計」,力拚盡快上以太坊主網

這家創建於 2017 年的公司,隨著日漸名聲鵲起,其背後的創辦人們也被推到台前來,為更多人所知曉。今天「加密大佬」專欄,就來聊一聊 Polygon 的共同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老生常談,知識改變命運

Sandeep Nailwal,Polygon 的共同創辦人。換個角度來說,他是一名居住在印度德裡的軟件開發人員。

在作為軟體開發人員的 Sandeep Nailwal 看來,在自己的人生規劃裡,他從未打算成為一名企業家。甚至一度負債累累,而如今,他的確又是 Polygon—— 這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的創辦人,並且在為使其成為 Web3 中最大的公司之一的這條路上而努力。

在印度德裡,亞穆納河的西岸是我們常說的富人區。而河的對岸,東岸恰恰相反,這裡被輕蔑地稱為 「Jamna-Paar」(Yamuna-paar),即貧民窟,居住在這兒的人們被看不起。而 Sandeep Nailwal,這個如今身為市值數十億美元的 Web3 公司的共同創辦人,長期以來他的家就在亞穆納河的東岸。

Sandeep 出生在拉姆納加爾(Ramnagar)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後來一家人搬到了德裡。在德裡,他們一家就生活在那種類似貧民窟的環境中。像他們這樣的貧困家庭的成員習慣於從事最底層的低微工作。事實上,他的祖父曾擔任過家務助理。

在他所成長的環境裡,周圍的孩子上到 10 年級時未完成學業而輟學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一些人還酗酒賭博。當 Sandeep 看到自己的父親成為這些惡習的受害者時,以及當他目睹了自己家中發生的家庭暴力事件後,他對於擺脫這種生活的動力就來了 —— 他決心在十年級之後繼續學習。

「我總是說我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我不想玩小遊戲,討厭失敗,但我不知道如何成功。每個人都取笑我,」

他說。

而這,無疑為 Sandeep 個人的成功以及他日後在 Polygon 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痛苦與磨難練就了他的決心。

「在我自己的家庭和環境中,有幾個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的範例。在我生活的環境中,許多人在知道我父親的問題後也不再尊重我,」

Sandeep 這樣說。

內心的喧囂一直是 Sandeep Nailwal 最好的朋友,把他從德裡的 「Jamna-paar」帶到領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 Web3 公司 Polygon。

如今,在 Sandeep 和他的共同創辦人的帶領下,Polygon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產業領先平台,擁有超過 40000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原生代幣 MATIC 的市值超過 70 億美元。

誓要破局,冒險創業

Sandeep 將 Mark Zuckerberg 和他在 Facebook 上的成功視為自己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旅程的力量源泉。如今,他身兼多職,成為活躍的向導、企業導師和天使投資人,融入到 Web3 中幾位創辦人和建設者的生活。

在 Sandeep 的早期生活中,創業一度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在靠著銀行貸款完成他的計算機科學工程和 MBA 課程後,他開始為了還清貸款並買房的打工人生涯。他曾先後在亞洲最大的紡織公司 Welspun 的技術部門,和德勤工作過。

「我認為我需要買房子,雖說這很俗套了,因為按照慣例,男人擁有房子才能結婚。我現在的妻子告訴我,她和我說不要去理會,並且說如果我們住在租來的房子裡也可以。她支援我追求我的創業夢想。」他說。

有了妻子的支援,加之由於創業的想法萌生之後始終令他念念不忘,於是他後來辭掉了工作。2016 年初,Sandeep 創辦了區塊鏈服務新創公司 Scope Weaver。與此同時,日後會成為和 Sandeep 一起共同創辦 Polygon 的 Housing.com 數據科學家 JD Kanani,發現了以太坊區塊鏈的一個弱點。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太坊的創建者從未想過它會像現在這樣被大規模採用。因此,他們沒有編寫任何大規模功能來處理每秒數十萬筆交易。

直到 NFT 項目 CryptoKitties 超載並導致網路擁塞時,JD Kanani 才意識到有必要建構以太坊擴容解決方案。

「當時,人們對首次代幣發行 (ICO) 很狂熱。區塊鏈項目在網上發布了白皮書,在沒有產品展示的情況下就籌集資金,然後就失敗了。」Sandeep 回憶道。

當 JD Kanani 遇到 Sandeep 時,倆人一拍即合,他們決定在這個項目上合作。於是,在 2017 年,Sandeep、JD Kanani 與 Anurag Arjun 聯合推出了 MATIC Network。

三人在孟買注冊地址,在班加羅爾的房子裡辦公,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旅程。JD Kanani 負責編程和工程方面的工作,而 Sandeep 和 Anurag 則負責其餘的工作。在當時的環境下,Matic 可以輕而易舉的為他們的項目籌集到 15 至 2000 萬美元的資金,但共同創辦人們都沒有選擇這條路。走捷徑和賺快錢都有悖於 Sandeep 成為大人物的理念。

「Matic 正在解決一個長期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選擇較慢的增長方式。對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我們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最初幾年就從外部投資者那裡籌集了大量資金,這可能會限制我們的潛力和我們自己的願景。」他說。

當時,Matic 尚未準備好其產品,因此它選擇只籌集很有限的資金 —— 來自 Binance 的 500 萬美元 —— 在首次交易所發售中,創始人出售了他們持有的部分 MATIC 代幣。

「我有責任必須確保 Matic 繼續運轉。」

在做出不籌集更多資金的艱難決定時,我常常也會夜不能寐」Sandeep 回憶道。

作為印度 web3 公司創辦人,錯了嗎?

創業的日子並非一帆風順。緊接著,Matic Network 成立後最嚴重的打擊來了。

雖然 Matic 產品進展順利,但 2018 年迎來的熊市讓 Matic Network 的資金迅速枯竭。與此同時,Sandeep 發現矽谷的新創公司能夠籌集到資金。

「在史丹佛大學和其他頂尖大學學習的人仍然能夠籌集到資金。有一種看法認為印度人無法建立軟體基礎設施公司。業內人士稱我們這樣的印度創辦人為 ‘pajeets’—— 一種貶義和種族歧視。」Sandeep 直譯道。

Matic 嘗試去接觸投資者,但卻冇有成功。Sandeep 回憶說,一些投資者對這家印度新創公司不尊重,甚至在進行推介之前就先入為主的決定不投資 Matic 了。

在經歷一段至暗時刻後,黑暗盡頭的曙光終於來了。

Mihailo Bjelic,這位來自塞爾維亞工程師他相信 Matic 的遠見,並作為共同創辦人加入。堅持,堅持,再堅持,一直地腳踏實,最終幸運眷顧了他們。

2021 年,共同創辦人決定採用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 Matic 的問題。他們不只是建構一個 PoS 鏈,而是用相同的想法圍繞以太坊建構一個可擴展的區塊鏈互聯網。同年,他們引起了美國科技億萬富翁 Mark Cuban 的注意,並從他那裡籌集了一筆未公開的金額。

沿著這條思路,Matic 最終更名為 Polygon,此後再也沒有回頭。

2021 年,對於 Polygon 來說發生了許多里程碑事件。它發布了 SDK,允許開發人員使用內建 EVM 和一組可插拔模塊快速部署與以太坊兼容的鏈。它還在由紅杉資本印度領投的首輪大型風險投資融資中籌集了 4.5 億美元,市值為 144 億美元。

如今的 Polygon,很小也很大

在 2021 年年中時,Polygon 平台上已經運行了大約 400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如今,它有超過 40000 個。它還與 Meta (Instagram)、星巴克、Reddit、Flipkart 等公司合作,以跨界合作的方式,向大眾介紹 Web3 產品。作為這個產業領先項目的掌舵人,Sandeep 可以說是一個 「大人物」。但他仍然不喜歡一個人。

「即使在巔峰時期,我也覺得我們很小。它繼續驅使我。我仍然保持敬畏態度,團隊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做到頂峰,成為與比特幣以太坊並列的前三名項目,」他說。「我完全沒有成功的感覺,我也不回頭看。現在我們得到了印度加密社區的所有期望,這是一種責任,我們不可能從這裡失敗。」

無論大小,Sandeep 依舊相信,他在建立 Polygon 最初幾天的決定,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時間點彙聚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一切。

苦難是財富,也是痛苦

雖然距離生活在 Jamna-Paar 的日子,Sandeep 已經出走了很遠,但那段成長經歷仍舊對他有不可磨滅的影響,有時甚至是負面影響。對他來說,成功是有代價的。

最近他依舊在接受關於心理壓力的藥物治療。「只有服藥後我才會感覺像我自己。而沒有服藥的時候,每一天的狀態都會影響生活,」他說。

「現在,我正在慢慢尋找感受幸福的方法。最近,我的寶寶出生了,這讓我非常高興。我也有興趣探索冥想。我的心路歷程源自這個讓我痛苦的地方,所有的消極情緒都引發了自我救贖。」

在親自面對這些挑戰後,他開始直言不諱地談論心理健康和壓力相關問題,並一直在回饋各個社區。在新冠流行高峰期間,Sandeep 啟動了 Crypto Relief—— 一個社區運營的基金,籌集了超過 4.75 億美元,用來幫助需要醫療保健服務的印度人。到目前為止,這個基金已經支付了超過 5800 萬美元的贈款,並對此發布了一份公開的審計報告。

他資助了幾個經濟落後的社區。他說,他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他的家人。

「我們一直在捐贈一些錢來幫助那些地區的人們。如果有人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舉行一場婚禮,我們會提供幫助,我的父母甚至作為主要客人到場。對他們來說,生活就發生很大變化。」Sandeep 自豪地說道。

目前,Sandeep 繼續向前看。他的使命是將 Polygon 打造成全球前三的 Web3 平台。雖然,他也意識到到他的母親說他應該放輕鬆,先享受生活。但擁有使命感的人從不願停下為使命而奔赴的腳步,不是嗎?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