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沒有假期》黃金組合再次集結!金球獎最大贏家《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舞台劇編劇出身的愛爾蘭劇作家馬丁麥多納(Martin McDonagh),近年靠著風格強烈卻又能緊緊抓住人心的電影作品,躍升成為國際影展以及奧斯卡的常勝軍;繼 2017 年的《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之後推出的全新編導作品《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不僅拿下了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更是在剛剛結束的金球獎上獲得了音樂或喜劇類最佳影片、音樂或喜劇類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劇本三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在2023年目前獎季中同樣領跑多項獎項,包括男主角、導演、最佳影片、劇本、剪輯等,在奧斯卡的得獎呼聲極高。而這部重新集結他 2008 年《殺手沒有假期》(In Bruges)兩位演員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以及布蘭登葛利森(Brendan Gleeson)的電影,看似僅是一個奇妙的鄉野奇譚,但背後依舊蘊含了導演馬丁對於悲劇的描繪,甚至是一個大膽的寓言故事。

衝撞制度但又充滿天賦的天才作家

麥多納的生涯始於戲劇,1994 年,當他 24 歲時就展現了過人的天賦,在 10 月個內寫出了 7 部劇本,平地一聲雷般的引起了巨大迴響;到了 27 歲,他是莎士比亞以來在倫敦同時上演四部戲劇的最年輕劇作家,他的才華以及衝撞體制的本質受到歡迎,這些也都成為了他日後創作電影的基底與養分 — 幽暗的悲傷。

在劇場的成功後,馬丁麥多納在 2004 年有意進軍電影,同年他先以《六槍手》(Six Shooter)榮獲第 78 屆奧斯卡最佳短片,2008 年首部長片《殺手沒有假期》雖然沒有立即獲得好的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動下慢慢成為一部口耳相傳的佳作,這部片的整個氛圍都像極了布魯日 — 美麗,但是陰暗潮濕,也或者像是柯林法洛飾演的年輕殺手,充滿抱負但迷惘,相對的,布蘭登葛利森的角色就顯得疲憊不堪,在大量的對話下,馬丁麥多納在《殺手沒有假期》聰明的暗藏了一個引線,一直到了電影最後才被引爆,這個設定建構的是喜悅與悲傷的交織,在拍案叫絕之外,更像是馬丁透過電影畫面述說的一個冷笑話,只是參雜了悲傷於其中。

四年之後的《瘋狗綁票令》(Seven Psychopaths)以瘋子為名義,始終脫離不了主要角色的悲劇元素,它也許有昆丁塔倫提諾對於暴力的重新演繹,但沒有其大量的碎念對話或是流行文化的解構,而是馬丁從劇場移植過來的人性觀察,與非善即惡、二元論的傳統好萊塢迥然不同;這個玩弄是非對錯天秤的招式在《意外》來到頂峰,角色眾多但平衡,交集具有邏輯且火花四色,寫實卻也荒誕,就是多數人生活的寫照鏡像在一場電影中,在各種失敗、絕望外,始終有希望的曙光。

《伊尼舍林的女妖》就像是馬丁目前心態的集大成之作,怪誕、暴力、溫柔,只不過這樣的情緒轉變不那麼迅速直接,更痛苦神秘,像極了一個可怕的預言。

馬丁麥多納:我一直想要跟柯林以及布蘭登重聚

距離《殺手沒有假期》上映已經是 14 年前的事了,而《伊尼舍林的女妖》能夠成真,前期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編導馬丁麥多納想要再次與當時的兩位演員柯林法洛與布蘭登葛利森重聚。「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我們創造了很多有趣的回憶。」馬丁在接受 Deadline 網站時表示,「我當然想要再跟兩位男孩合作,當然還是會有一種恐懼,就是我們不能做出比《殺手沒有假期》還要差的作品。自從這部片上映之後,許多人都來跟我們說他們有多喜歡它,你不會想要讓那些人失望,同時你也不想完全複製你以前做過的事情,如果《殺手沒有假期》是這兩個角色的愛情故事,這次就是這個故事的結局,愛的結局。」

顯然的,《殺手沒有假期》與《伊尼舍林的女妖》都圍繞在柯林法洛與布蘭登葛利森兩位演員飾演的角色身上,但有著本質上的變異;而更讓布蘭登擔憂的是,他跟柯林因為片中疏遠的關係,是否會影響他們私底下的交情。「我很緊張。」柯林法洛也同意了這個緊繃的關係。「我會擔憂他是否會一步一步的與我保持距離,我真的好奇,因為我知道他最終要去哪裡,對於他看劇本的方式我有一種預感,以及他要完成的目標,對我來說也很重要,只是我不太確定。」

這組黃金三角的重聚也確實如他們所言,必須繳出更出色的成績單才行。馬丁麥多納先是在威尼斯影展拿下了最佳劇本獎項,回到北美獎季之後,柯林法洛與布蘭登葛利森持續於最佳男主角與男配角上有所斬獲,在剛剛公佈的演員工會獎項中,都可看到兩人名字,其中又以柯林聲勢浩大,剛剛在金球獎拿下最佳男主角的他,非常有望直攻 3 月 12 日的奧斯卡獎。

柯林法洛:馬丁的每一顆鏡頭都有一個以事實為基礎的參考點

實際上,《伊尼舍林的女妖》原先為導演馬丁麥多納的劇作「阿倫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兩部分別為《伊尼西莫島的瘸子》(The Cripple of Inishmaan)以及《伊尼西莫島的中尉》(The Lieutenant of Inishmore),在劇作失敗之後,馬丁將故事改為電影劇本,並且把伊尼西莫島改成了虛構的伊尼舍林島。有鑒於《瘸子》透過一個後現代的戲劇融合,批判了愛爾蘭的民族精神以及身份認同的破碎,以及《中尉》描述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因為一隻寵物貓之死而展開的復仇行動,《伊尼舍林的女妖》也算是馬丁對於愛爾蘭過去與英國之間的推拉歷史作出的寓言。

「馬丁講述這個故事是精準有目的的」柯林法洛表示,「每一個鏡頭都有一個以事實為基礎的參考點,這就是語言、表演以及故事如何昇華觀點。然後,寓言開始一點點的滲透進來,寓言的力量在於一開始離故事很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看起來有點牽強的事件,實際上…喔靠,這是關於我的故事。」

在人心上,《伊尼舍林的女妖》現在受到好評的主要原因,在於這個荒謬的故事中,人們最終可以從角色上找到對應的處事態度,這些情節與轉折如奇譚般詭異,卻不知不覺反映出真實。而歷史層面上,作為「阿倫島三部曲」最終章,主角派瑞與康姆也代表著英格蘭與愛爾蘭糾葛多年的關係,英格蘭長時間試圖從宗教與政治上控制愛爾蘭,而愛爾蘭同樣的從 19 世紀末全世界的民族自決思潮開始,企圖脫離英格蘭的掌控,就這樣,在兩位主角之間的決裂與讓步中,一場 20 世紀初愛爾蘭「脫英」的寓言故事就此誕生,這與馬丁麥多納從劇場到電影劇本的文本基石如出一徹,是一場對愛爾蘭歷史的批評省思,夾帶了人性本質中的黑色喜劇,背後也表達了他對於社會秩序的幻滅與嘲諷,同時小至人民百姓大到國家關係,都是密不可分的宿命。

《伊尼舍林的女妖》由《意外》導演馬丁麥多納編導,柯林法洛、布蘭登葛利森主演,其他卡司還包括了巴瑞柯根(Barry Keoghan)、凱莉康登(Kerry Condon),台灣將於 1 月 27 日大銀幕上映。

參考資料:Deadline

好文章出於 Hypespher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