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CZ:CeFi、DeFi 並非完全競爭關係,幣安盼成二者橋樑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本文來源:Odaily


在 2023 香港 Web3 嘉年華「CeFi 未來,從現在出發」圓桌討論中,HashKey Capital 執行長鄧超與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Z)進行了線上對話,交流彼此關於 CeFi 的觀點。

幣安創辦人 CZ 表示,CeFi 和 DeFi 的橋樑不是完全的競爭關係,幣安希望成為兩者間的橋樑。他表示,在安全方面,無法斷言 CeFi 或 DeFi 哪個更安全,它們對應不同的安全邊界和參量。

以下為對話實錄:

鄧超(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知道今天非常長,但非常令人興奮的一天,我是 HashKey Capital 的 CEO 鄧超,我們是最大,也是最早期的區塊鏈空間投資者,我們是機構投資商,從 2015 年開始投資了超過 10 億美元,超過了 500 個全球性項目。

我非常榮幸能夠進行爐邊的聊天,通常我會花幾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嘉賓,但今天這位嘉賓是不需要介紹的。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一起歡迎 CZ,謝謝你花時間參加我們的會議,你要不要和觀眾先說一下 Hello?

CZ:大家好,我是幣安的 CEO,由於時間的衝突沒有辦法去到現場,我去過香港很多次也非常喜歡這裡,也期待下一次能夠參加這個會議。

鄧超(主持人):今天這個課題是談 CeFi,我要代表觀眾問一些問題,關於 CeFi 的生態系統,要聽一聽你的想法和你的洞見。

首先從用戶最在乎的安全問題,最近我們看到有一些安全事故,前幾年有一些人在說,由於 CeFi 對於中心化基礎設施的依賴,沒有那麼安全。我們怎麼樣預防基礎設施的故障,以確保用戶的資金是安全的?

CZ: CeFi 和 DeFi 有不同的風險,都需要將安全列入考量,CeFi 有自己的風險特徵,不是說一個比另一個更安全,你必須把安全的措施考慮進來。對於 CeFi 來說,CeFi 的交易所也可以是非常透明的,有很好的儲備證明,這個在區塊鏈上是可以驗證的。

舉例來說,幣安的錢包地址其實非常透明,反觀 FTX 的錢包地址從來沒有公開,所以 CeFi 的平台如果是透明的話,其實是可以比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商更加透明。

談到 DeFi,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密鑰妥善保護的話,自己保管私鑰就會是是一個好的方式,也會有更多控制權。但我認為,今天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完全妥善保護自己安全或密鑰的,即使使用電腦或硬體錢包,仍需要做備份,並且也要保護備份資料,所以有很多因素,有不同的風險特徵。用戶必須將這些都納入考量,不能只單方面考慮說一個比另外一個好。而且在使用 DeFi 的時候錢包也可能會被攻擊,我昨天就遇到這樣的例子,有一位用戶的錢包 IP 地址被洩露了,就導致他失去了資金。

鄧超(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是和安全相關的信任,關於一些臭名昭著的 CeFi 平台內部坍塌以後,在新聞上、頭條上一直圍繞著 CeFi 的關鍵因素「信任/缺乏信任」,用戶怎麼信任 CeFi 公司呢?CeFi、Web3 公司能做什麼事情重新在用戶群體內建立信任,包括其他相關的利益相關方取得信任。

CZ:當我們在談信任的時候,我通常會考慮到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對於科技的依賴。在我們這個去信任化的行業,是可以使用技術來驗證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產生效用。如果用比特幣,或使用區塊鏈,就可以自行驗證你的錢是不是在那,你的密鑰等。

第二個層面,對於平台來說,你做任何服務和業務,即便說使用區塊鏈、比特幣,還是要信任社群。這種信任需要時間來驗證,特別是對中心化平台。過去十年有成千上萬的失敗交易所出現,所以信任需要時間來取得,並且是必須通過我們的行動去證明,我相信,幣安擁有非常強的用戶信任。

第三個層面,要進行自我教育和風險管理。每一件你所做的事情都有風險,中心化平台有風險,DeFi 也有風險,傳統的金融服務供應商、銀行都有風險,甚至各個國家都有風險,你只需要學習風險的管理就好了。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一種非黑即白的天真方式看待事情,要有平衡的視角。

鄧超(主持人):對於安全放心信任平台之後,下一個問題是談到交易所是讓人們進入到加密貨幣或 Web3 的門戶。很多人是通過幣安進入到加密貨幣、進入到 Web3 領域,但是看看用戶的體驗,在 Web2 和 Web3 的應用中還是有體驗差距的,到底是什麼阻止了用戶在某種程度上進入到 Web3 呢?你能不能分享一下幣安在提升用戶體驗上做了什麼工作,你是怎麼樣看待 CeFi 能夠更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將更多用戶帶入到 Web3 世界的呢?

CZ:確實是這樣,今天 CeFi 在 Web3 的體驗並不是那麼好,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他們需要註冊,需要做 2FA 認證,需要做硬體密鑰,還要做 KYC 和地址證明,不同階段會有很多的風險控制。

在 Web2 裡,大部分 Web2 不需要做 KYC,大部分社交媒體例如在使用 Google、WeChat 時是不需要做 KYC 的,因此 Web3 這種用戶體驗並不像使用網路那麼簡單。

談到 DeFi,大部分的 DeFi 是沒有 KYC、AML 流程的,其實它更加容易使用。但今天大部分人傾向使用 CeFi,因為他們更青睞於使用郵件、客戶服務的支持,如果丟失了密碼,在通過驗證後可以簡單找回來。

在 Web3 世界,因為我們在處理的是用戶的資產,以安全至上。我們目前還沒有實現一個最優解,讓所有的東西都非常安全同時非常易用,安全和便捷是成反比的。我們必須使用非常多的安全措施,希望在相應技術的提升後,我們可以減少這些層層措施。

提到這裡,幣安做了很多事情以提升用戶體驗,如在 KYC 方面,我們會按國家、按區域有當地 KYC 的流程,用當地政府資料庫和用當地供應商提出專業化、定制化解決方案。比如說用當地駕照來進行 KYC,使用本地化的解決方案。

但總體來說,我本人對 Web3 的使用體驗還並不是很滿意,有很多提升空間,但這也意味著有很多機會。

鄧超(主持人):謝謝 CZ,你一開始談到了 CeFi 和 DeFi 的比較,今天下午也有論壇討論了這一課題。結論不是 CeFi 和 DeFi 對抗的情況。可能有一段時間,CeFi 和 DeFi 是共存的,你同意這種結論嗎?你覺得 DeFi 和 CeFi 在未來一年或幾年內會不會共存?

CZ:確實,CeFi 不是反對 DeFi,而 DeFi 也不應該反對任何人。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以及去中心化的行業內不應該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任何兩個人在一起合作就是中心化,純粹的去中心化就沒有合作了,當你形成公司、形成項目團隊的時候,這就是中心化,總是會有一些中心化的元素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上。

從 DeFi 角度,我們要幫助更多人從傳統行業進入到加密資產與 DeFi 行業,在這兩個地方之間搭建「橋樑」,我們也在積極促進這種轉換。所以當下我們要做的是一起協作,在技術、產品服務方面填補差距。因為有太多差距要填補,這無關競爭,無論使用 DeFi 還是 CeFi 都是用戶的選擇問題。更多人使用 DeFi 的話,也會有更多人使用 CeFi,兩邊都有不同的用戶群體,我們只需要一起合作把行業做大。

鄧超(主持人):就 CeFi 和 DeFi 的比較,你怎麼看待大規模採納?我們已經有幾輪週期討論這個事,你覺得什麼會觸發加密和區塊鏈大規模的採納,觸發點會是什麼?是殺手級應用嗎?是監管嗎?還是競爭嗎?現在進度到了哪裡了?到底什麼會是下一波觸發點?

CZ:什麼能夠觸發下一次大規模採用,這個問題總是隨著時間有所不同,說實話我也沒法預測, 2013 年初我也無法保證預測比特幣會像這樣大規模地起飛;2017 年是 ICO 的一年,每個人都在做 ICO;2020 年中的時候 DeFi 起飛了,緊接著 2021 年的熱點是 NFT

當下重要的是我們要提供生態環境,讓人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東西,而不同事物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今天如果這樣問我的話,我想說很多國家政府在嘗試控制加密貨幣,但這樣做可能反而觸發了加密貨幣的增長,對於傳統金融市場更多的限制,就會促使更多人來到加密貨幣的市場。想要讓大家留在傳統金融,最好的做法是讓傳統市場費率降下來,讓交易更加容易,更好提升用戶體驗。但傳統金融行業目前內缺乏改進,這是我們現在或將來看到推進行業的動力。

鄧超(主持人):你既然提到政府和業界,結束之前我必須得問一下關於監管方面,你的看法。非常感謝香港政府大力支持 Web3 行業,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星期我們能夠聚集在香港出席 Web3 嘉年華。

我們都同意監管機構應該參與互動、交流制定好的規則、好的監管框架,也需要能夠平衡、鼓勵創新和防範非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你會給監管機構什麼樣的建議呢?如何才能設計深思熟慮又有實際務實的監管框架。同時你會給業界從業者什麼建議?在座有很多從業者都在跟監管機構對話,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話題。

CZ: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行業如果沒有監管的清晰度是最糟糕的,哪怕有嚴格的限制性監管制度都好於這個,從業者至少知道可以做什麼事情。舉例來說, 2017 年中國監管要求交易所停止運營,所以我們離開了。在有清楚監管規則的情況下,仍會出現一些或好或壞的決定。每一個監管方向的決定肯定是有所考量的,需要找一個理想的平衡點,同時平衡也可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改變的。

當行業還在很早期的時候,主要是要讓行業發展,因為那時候你還無法預測什麼東西會成為熱點。例如在 NFT 還沒有推廣開的時候,沒有理由需要為其設置監管,或者為未來某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領域設置監管範圍,現在我們需要讓行業先發展成長,在行業成長起來之後,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法分子或損壞其他利益的人,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將這些人隔絕在監管之外,以防止他們去傷害其他人。

還有一種自然的傾向,監管者試圖用傳統金融行業的監管模板,套用於加密貨幣領域,但這兩者是不一樣的。而且加密資產類型也不一樣,有的看上去更像證券,有的看上去是商品,有的看上去是功能代幣,而有的是結合了上述的幾種特徵。

因此對監管者來說,能對行業有深入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我必須直白地說,目前大部分監管者沒有加密行業經驗,大部分金融業監管者僅有銀行從業經驗,所以行業之間的交流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於從業者而言,必須非常積極地跟監管機構打交道,比如我們積極與各國監管機關交流溝通,有些國家政府監管接受度非常高,有些則是持懷疑態度的,這都不要緊,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耐心地交流。

通常第一版監管條例,會限制過度。從現在有限的監管框架,到一下子變成過度嚴厲的監管,肯定要有調整,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這是我的觀點,幣安也在世界各國非常積極主動地跟監管機構交流打交道,我們也樂意在香港探索更多可能。

鄧超(主持人):接下來兩三年哪個 Web3 的領域會讓你非常興奮?

CZ:很多方面都不錯。我的重點主要是基礎應用,我稱之為所謂實驗性的或者早期創新,這是我這個人的性格決定的。一但技術被證明可行,我會希望能夠讓上億人都受益。

現在有些實驗非常有意思,NFT比特幣以及其他的區塊鏈、加密貨幣支付,說到底還得解決錢包的問題,今天的錢包不夠好用,我認為這是目前最大的阻礙加密貨幣採用的困難點。對於幣安而言,我們作為平台服務商,要做得是讓人們能夠接觸到加密貨幣,也能讓項目打造加密貨幣生態系統。這是我們的角度,但我個人對很多東西都覺得非常有意思。

鄧超(主持人):有很多可以值得期待,時間有限,這場對話就到這裡,非常感謝 CZ 跟我們非常坦誠而富有洞察的分享,感謝 CZ!

主持人:謝謝兩位非常棒的交流對話。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Odaily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好文章出於 區塊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