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透過 Google 最核心同時也是對於陷入競爭最為緊張的「搜尋」功能的部分的實測,來檢視 Google Search 目前所提供的體驗到底表現如何。看是否有真的因為生成式 AI 而變得更好。還是只是虛應故事的交了功課,並沒有讓效率等各方面有所升級。繼續閱讀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報導內文。

▲圖片來源:The Verge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讓人想無視它

輕忽了生成式 AI 流行的速度,導致原本感覺是「How to lose」卻變成在這方面苦苦追趕的 Google。雖然始終還未支援中文的 Google Bard,要跟繁中支援還算 OK 的 ChatGPT 或甚至是微軟的 Bing Chat 在我們這邊相比可能還早。不過對於首波已經支援的英文語系的國家來說,Google Bard AI 倒是在「帳面上」都看似各方面已經趕上了其他對手。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 電腦王阿達

然而,最近美國科技網站 The Verge 倒是想到,透過 Google 最核心同時也是對於陷入競爭最為緊張的「搜尋」功能的部分的實測,來檢視 Google Search 目前所提供的體驗到底表現如何。看是否有真的因為生成式 AI 而變得更好。還是只是虛應故事跟上 AI 流行交交功課而已。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 電腦王阿達

結論?就他們的標題「Googles AI-powered search experience is way too slow.」就已經可以看出,他們認為現階段結合生成式 AI 之後的 Google 搜尋體驗的最大問題點,就是從每次都會出現在搜尋列底下的「約有 XXXXXX 項結果(搜尋時間:0.XX 秒)」這種感覺得到超高效率。來到生成式 AI 所提供的結果霸佔置頂位置的新世代 Google 搜尋體驗。卻得從 0.x 秒立刻獲得搜尋結果,變成等待數秒以上的超冗長時間的 AI 摘要結果。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 電腦王阿達

▲圖片來源:The Verge

這個被稱之為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簡稱為 SGE 的生成式搜尋體驗。雖然在目前的階段看似提供了完整的結果 – 摘要底部會有可以繼續「生成」的推薦提示詞的切片按鈕;右側則有資料來源。但外媒不僅提到這樣的形式其實並不好確認到底 AI 摘要的內容源自於哪個連結卡片。

另一方面,是 SGE 體驗所提供的回答,雖然真的有不錯的結果但也常常會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成結果 – 像是先前 Google 曾示範過好像很好用的網路購買指南介面,就被認為不怎麼好用;針對某些關鍵字的搜尋,SGE 甚至會直接雙手一攤 – 重點是這些測試的關鍵字還包含像是 Google 自家的服務「YouTube」或是相當熱門的社群服務「Twitter」,似乎都像是觸發了什麼禁語一樣無法正確回覆結果。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 電腦王阿達
▲圖片來源:The Verge

不過這一切基本上都比不上原本不到一秒就會給你滿滿結果的 Google 搜尋體驗,變成了至少要花數秒以上的體感差異那樣的巨大 –  是真的會不耐煩。

就外媒的說法,是覺得若不是因為被交付了必須好好實測 SGE 生成式搜尋體驗的關係,不然他越用會越偏向於希望盡快滑到一般搜尋結果的頁面,自行尋找需要的資訊與網站。簡單的說,外媒給予的評語是覺得 SGE 似乎並不值得這麼久的等待時間 – 嗯… 真是切中重點。

外媒評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尋體驗:想無視它 - 電腦王阿達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就目前來說,即便是近幾個月超級積極將 GPT-4 導入搜尋體驗的 Bing 搜尋。其實也是刻意把搜尋體驗透過「聊天」按鈕切換到另一個頁面來處理。因此,如果使用者是想要看看 AI 能給出什麼摘要結論的話,心裡其實是可以預期將會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 – 更別說在此之前 Bing 已經把搜尋結果頁面直接顯示給你了(PS:Bing Chat 還會逐行提供參考來源的連結…)。單就這部分來看,似乎 Bing Chat 反而算是有好好想清楚該怎麼提供生成式 AI 在搜尋方面的體驗?

Google 這邊的生成式搜尋體驗看似積極導入 AI 所產生的結果,感覺像是很願意燒錢(每個搜尋都要「生成」應該是筆超大的費用成本啊)。但現在看來,似乎在使用體驗方面與生成的結果部分,似乎並沒有給人明顯為體驗加分的感覺?好像變得有點浪費?

只能說,以目前的評價來講 Google 可能還需要花些心思調整了…

延伸閱讀:

這個全新 AI 相機,連鏡頭都不需要就能生成照片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