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賽道狂人》福特與法拉利激烈對決的真相,以及現實與電影的 5 大不同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歷史洪流中充滿了對決。大部分是為了掌握權力,或是因自尊受辱而戰,少部分則是兩者兼備。雙方關係越錯綜複雜,就越能碰撞出經典之戰。像是 1963 年時,綽號「漢克大魔王」(Hank the Deuce) 的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Hank 是 Henry 的暱稱)試圖買下「法拉利」(Ferrari) ,讓他跟義大利製車界大佬,堅韌又固執的恩佐法拉利 (Enzo Ferrari) 展開了一段將近十年之久的恩怨糾葛。

跑車頂尖品牌「法拉利」的創辦人恩佐法拉利(左)與美國汽車大王之孫亨利福特二世(右)的昔日合影。

恩佐法拉利(左)以及亨利福特二世(右)。

 

內容目錄

從《賽道狂人》回首 60 年代福特、法拉利兩大車商的恩怨情仇

2019 年電影《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由麥特戴蒙 (Matt Damon) 和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 領銜主演,敘述因一樁未成功的商業交易,讓一位頑固又高傲的汽車界巨擘,不惜砸下 2,500 萬美金和數千個工時只為報仇雪恨──對福特來說,這代表他們要在世上最知名的車賽「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the 24 Hours of Le Mans) 中,擊敗已連霸 5 年冠軍的法拉利車隊。

改編自真實福特與法拉利的昔日頂尖䈢車對決,《賽道狂人》電影由麥特戴蒙與克里斯汀貝爾兩大男神雙主演。

《賽道狂人》電影中,麥特戴蒙飾演卡洛謝爾比,克里斯汀貝爾飾演肯邁爾斯。

一切的故事始於 1960 年代初期的美國,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孩子們已長大成了消費主力,也改變當時美國的消費習慣:對美國企業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把年輕人看成主要獲利來源。

嬰兒潮世代的父母輩,接連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大蕭條」的艱苦日子,因此十分節儉捨不得花錢,相較之下,這群年輕人手頭寬裕,願意把錢花在車子、衣服和房子上,特別是獨特的新車種。他們想要更快、更帥氣的車款,而非那些較舒適或較可靠的普通汽車──福特汽車的高層知道,他們想要的是跑車。

1966 年法拉利出廠兼具優美與前衛流線型外貌的跑車 330 P3。

60 年代的法拉利跑車。

1962 年,福特推出的 Edsel 車款銷量不佳,逐漸失去市場領導地位,而通用汽車 (GM) 和克萊斯勒汽車 (Chrysler) 便趁機搶攻市佔率。當時的福特汽車 CEO,創始人亨利福特長孫亨利福特二世急切地想力挽狂瀾,擦亮逐漸黯淡的招牌,福特汽車的高層們則告訴他,「跑車」是拯救公司的唯一解藥。

這個想法很好,只有一個問題:福特沒有生產跑車的部門,也不知道要怎麼製作跑車。你我絕對聽過名字的經典跑車「福特野馬」 (Mustang)  還要等到數年後才會問世,那麼,該怎麼在市場上以最短時間推出跑車,好拯救業績逐漸下滑的公司──何不直接買一台來賣呢?

於是福特開始把主意打到深陷財務危機的法拉利身上。當時法拉利主要是一間賽車公司,為了賺取開發賽道的經費,才開始販售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車款。

改編自 60 年代福特與法拉利之間恩怨情仇的賽車電影《賽道狂人》,當時的法拉利以賽車為主,為了賺取參賽經費才生產一般街用車。

法拉利第一台街車 125S:為了賺取賽車車隊經費而生產。

1963 年春天,在經過數個月的談判磋商後,雙方似乎就要達成買賣協議,福特願意以 1 千萬美金收購恩佐法拉利的公司和所有資產。本來恩佐法拉利非常心動,迫切想達成這筆交易,但在簽約前的臨門一腳,恩佐法拉利對契約中的一項條款非常不滿:該條款規定福特將控管法拉利賽車車隊的預算,從而控制車隊的各項決定。

身為前賽車手、熱愛賽車事業的恩佐法拉利不願放棄他的車隊,他跟福特公司的代表人說,他永遠不會接受這項條款,也不會把他的事業心血賣給「一間在破舊工廠生產醜陋汽車的破爛公司」。有傳言指出,恩佐法拉利甚至還侮辱亨利福特二世,說他無法跟他阿公一樣優秀。

 

恩佐爆氣意外促使漢克團隊技術起飛:卡洛謝爾比登場

為了更加羞辱福特,恩佐法拉利甚至將公司股份都賣給義大利老鄉「飛雅特」(Fiat) 汽車。包含亨利福特二世本人的部份福特汽車高層,覺得恩佐法拉利在耍他們,之所以跟他們談交易,只是為了讓飛雅特汽車拉高價格。從這個觀點來看,恩佐法拉利的策略其實非常成功,亨利福特二世就像個傻子被耍得團團轉;為了報仇,漢克大魔王決定要自己打造一台跑車,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中擊敗法拉利──這就是福特傳奇跑車 GT40 誕生的起源。

亨利福特二世(右)買取法拉利的協議眼看就要達成,但對條款不滿的恩佐法拉利(左)臨門踩了煞車。

恩佐生氣了!即使福特(右)出資再多,也買不了恩佐法拉利(左)對賽車熱愛的心。

一開始,這項打造「法拉利殺手」(Ferrari Killer) 跑車的任務,由福特汽車位於英國的先進汽車部門 (Advanced Vehicles Group) 負責開發。

雖然該部門所打造的第一批 GT40 速度非常快,但同時也極不穩定,煞車系統非常危險:根據美國老字號科技雜誌《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 的紀錄,福特汽車的工程師計算出,若駕駛員在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長達 6 公里的「穆桑直道」(Mulsanne Straight) 尾端急煞,前剎車盤會在短短幾秒內瞬間升溫到 850℃ 而失靈,對任何想要征服世界賽事的賽車手來說,都是足以致命的災難。

維基百科上的福特經典跑車車款 GT40,當年為了在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贏過法拉利車隊,福特首度研發的比賽用跑車。

福特 GT40。

禍不單行,福特研發團隊仍無法克服柏油路面,以及讓車子能連續奔馳 24 小時這兩項問題──這些正是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的特點。1964、1965 接連兩年參賽,福特都輸給了法拉利,福特轉而請洛杉磯的傳奇汽車設計師──卡洛謝爾比(Carroll Shelby,麥特戴蒙 飾)負責設計跑車。這時的他其實已是福特製作跑車的顧問,只是現在他必須一肩扛起所有成敗。

曾參加 F1 等車賽,集賽車手、汽車設計師、實業家等身分於一身的傳奇車手卡洛謝爾比。

卡洛謝爾比(已於 2012 年辭世)。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