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上電影大決鬥:《彗星撞地球》與《世界末日》(上):1998 年,地球被巨大隕石霸凌了兩次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 文內摘要快搜 ❞

一顆巨大隕石朝向地球奔來,妳該如何處理這個迫切危機?很多觀眾想必都會舉手選我正解:派太空人飛向隕石,在上頭鑽孔放核彈炸碎它!這種處理原則是怎麼普世皆知的呢?它不在教科書上,觀眾大概是被 1998 年的兩部電影教育的:《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 與《世界末日》(Armageddon)。這兩部概念相同的電影,上映相差僅僅兩個月。於是「頂上電影大決鬥」這個最愛比較與傷害的專題,必須來蘋果比蘋果一下:這兩部電影誰比較成功?是不是有誰抄襲了誰?還有它們幹嘛擠在一起上?

《彗星撞地球》。

 

《彗星撞地球》是什麼樣的電影?

1998 年 5 月 8 日,《彗星撞地球》首先降臨地球,它的開頭有點粉紅泡泡:一邊觀星一邊把妹的青少年,發現天上有比莉莉索碧斯基笑容更吸引人的事物:一顆奇怪的星體。一年後,一位力爭上流的準主播,想要成為正式主播,在那之前她必須先調查一樁可疑的政府醜聞,卻意外發現政府掩蓋的更大新聞:一年前的那顆彗星確實會撞上地球,而且確定會造成人類滅絕等級的災難。政府祕密設計一項太空任務,要讓太空人抵達彗星,鑽個洞,種顆核彈,跟彗星說掰掰。

《彗星撞地球》預告:

計畫確實完成了,但卻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爆炸而分裂的彗星,還有一大塊碎片仍然直直飛向北美大西洋沿岸。美國政府準備了 B 計畫,預計建設一座超大地底要塞與史上最大的樂透抽獎,將從全美人民中抽出 80 萬幸運兒進入要塞避難。想當然耳這造成了社會騷動、家庭分裂、天下大亂。不幸中的小小幸是,最終隕石碎片僅有一顆比較小的碎片會直擊地球,但當天災降臨,仍然造成了數十億生靈一夕往生。值得慶幸的是,可愛的莉莉索碧斯基與伊利亞伍德逃過一劫,生命終於找到了出路,可喜可賀。

《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是什麼樣的電影?

1998 年 6 月 30 日,人稱「爆炸貝」(bay boom) 的導演麥可貝 (Michael Bay) 帶來了《世界末日》。電影開場,麥可貝有點作弊地請來了影壇天王卻爾登希斯頓 (Charlton Heston),為觀眾上了一堂歷史課:曾經飾演先知摩西與主演《浩劫餘生》的希斯頓告訴觀眾,一顆不到十公里的「小」石頭,就能徹底終結整個地球的恐龍霸權時代。畫面上的小隕石撞上了地球,引發了爆炸……我們看著這場遠古爆炸逐漸蔓延整顆地球……希斯頓緩緩補述地球陷入煉獄的過程,然後不急不徐地警告觀眾:過去發生的事情,未來一定會再發生。這個爆炸畫面持續了幾乎一分鐘,盡顯爆炸貝的個人嗜好。

《世界末日》預告:

《世界末日》沒有在跟你五四三,它不想先從美國政府掩蓋隕石真相聊起,那太拐彎抹角了。我們立刻看到正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被一陣突如其來的流星雨萬石穿心,太空梭立馬爆炸。在鏡頭不斷圍繞 NASA 主管比利鮑勃松頓 (Billy Bob Thornton) 的暈眩效果(麥可貝的另一項鍾愛運鏡方式)與太空人哀號「休士頓~~~~」的慘叫下,《世界末日》讓 NASA 一秒成為地球防衛軍總部,所有人突然都知道了宇宙惡魔來襲——當然,麥可貝在這一團混亂中,依舊堅持要插進一些「打老婆大丈夫」式的笑話(這是他的另一項癖好)。

《世界末日》比利鮑勃松頓(右)。

遛狗的搞笑黑弟兄艾迪葛瑞芬、與吵著要血拼的松田聖子正在享受紐約清晨,然後一陣流星雨急襲了大蘋果街區。觀眾開始享受有如導彈一般的小隕石,拖著長長的煙霧轟炸紐約,計程車司機大喊:

很明顯地,《世界末日》裡的美國政府比《彗星撞地球》的美國政府更加顢頇,當總統質問為什麼他們沒有提早發現隕石危機,比利鮑勃松頓開始抱怨政府打壓太空研究預算,讓他們只能關心「3% 的太空領域」(這當然又是麥可貝最愛的黜臭政府橋段)。

《世界末日》:永遠的歌姬聖子在好萊塢出道啦!

而在電影宣告只剩 18 天隕石就要撞地球的死亡期限時,《世界末日》僅僅演了十分鐘而已。沒錯,它就是這麼緊湊刺激,完全符合 1998 年暑假的炙熱氣氛。

《世界末日》。

被環保份子開船包圍抗議的「邪惡要塞」油井上,鑽油工頭布魯斯威利正在瞄準環團打高爾夫球(你不能質疑麥可貝的保守派思維),他不會對環團生氣,他會對班艾佛列克生氣:他發現小班的床上躺著完全長得不像他的女兒麗芙泰勒,兩人立刻展開一場岳父殺女婿的油井追逐戰。乍看之下,隕石劇情與鑽油工小打小鬧似乎是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劇情支線,而比利鮑勃松頓牽起了它們之間友誼的橋樑:他提議,要在隕石上鑽洞放核彈,而誰是地球上最會鑽洞的大力工頭?當然就是布魯斯威利嘍。

《世界末日》地球最強工頭。

威利得知他一夕間變成了地球希望;威利像《不可能的任務》一樣招兵買馬他最喜愛的工人,而他們每個人看來都強烈地厭惡政府;威利必須忍受美國軍方與 NASA 其他人的冷嘲熱諷,但他把這項任務視為實現所有人願望的神燈之旅;然後《世界末日》突然變成了《雜牌警校軍》,讓這群看來比起鑽油更擅長搞笑的三教九流,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噴些冷笑話與下流笑話,突顯美國政府都只是會翻白眼的天龍人。這些訓練過程還包括了去夜店狂歡,瞬間隕石不是《世界末日》裡最重要的主角,只是偶而出現轟炸某個無辜都市的片段,提醒觀眾它們還在趕路途中。

《世界末日》:某個落後到還在開帆船的中國都市 GG 了。

《世界末日》繼續添加許多與主線劇情無關的小插曲,但這些插曲多半都有笑話與爆炸。終於,威利千辛萬苦地上了隕石(順帶炸了太空站與啟動核彈)、千辛萬苦地鑽了洞(角色繼續一個個死去);然後千辛萬苦地當了所有人的英雄——他決定自己一個人留下來引爆核彈。而《世界末日》某個角色,說出了刺傷 90 年代無數台灣觀眾心靈的台詞:

《世界末日》:台製零件就是欠打!

然後他猛力敲打這些 MIT 零件,太空船竟然就像你我家裡的古早大同電視一般恢復正常了。眾人駕船離開,只剩威利獨自按下引爆鈕,隕石大爆炸,NASA 總部人人擁抱歡呼,《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歌聲響起,隕石不再是地球的大麻煩了,可喜可賀。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MV:

好文章出於 電影神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