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究竟在紅什麼?它的出現能為人類社會帶來哪些改變?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Web3 涵括訊息、契約與身份關係的三大支柱,將能夠完善的複製鏈下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金融制度層面。本篇來自詣周的文章《Web3 到底在紅什麼?SBT(靈魂綁定)是離大規模應用的最後一哩路?》,並由白澤研究院整理。
(相關補充:Web3 錢包大全:一個千億級的賽道,發展演變、市場與細分類

 

加密行業從業的這幾年中,筆者常常在與圈外人閒聊時遇到一種情況,即旁觀者著實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 Web3 如此狂熱?」

雖然興起的區塊鏈技術、到 ICO 炒幣、到 DeFi 甚至是 NFT 的熱潮已經充斥在主流媒體上,大家也不再像開始時對於這些名詞這麼陌生,但仍沒有辦法理解信仰者對於這些產業的熱情來自於哪。

不是說他們不了解這些技術本身、或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是 Web3 領域中雖然風起雲湧、被圈內人視為「比網際網路影響更深遠的下一波革命」,但對圈外人來說,卻總看不出潛力在哪、或是實際上到底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

常常討論了半天,圈內人被視為「孤芳自賞」;而圈外人則被視為「對牛彈琴」。筆者追根究底的思考後,推論可能問題來自於沒有過多討論「為什麼需要 Web3 」的核心議題。

本篇文章嘗試從較高的角度層面、拋磚引玉的挑戰回答這艱難的議題;即是「到底 Web3 能怎樣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好?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就像一個新興產品的出現,若產品瞄準解決的問題並不是人們的痛點,那產品註定會失敗;而身為挑戰者,若解決的能力沒有既有方案好,也絕對不會成功而讓用戶願意採納新方法。

接下來此文就從這樣的角度論述,看 Web3 應用的出現,是解決了什麼問題、目前階段的問題與未來的展望。

Web3:一套青出於藍、極度高效的大規模人類協作系統

先講結論,筆者私自以為 Web3 應用的出現,解決的就是人類發展史最古老的問題:「如何使人類的合作更有效率」;所謂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一部人類逐漸提升合作效率的歷史。

而更有效率的合作,將會為人類帶來更進步的科技、更繁榮的社會、更理想的生活。

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一套合作效率逐漸躍升的歷史

而 Web3 的出現,是建構了一套比既有方案、更加高效的人類協作模式;但是這要從何說起呢?

這就要先從區塊鏈的歷史講起:當時正值08年次級房貸風暴,因為中心化企業(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搞出來的一連串的全球金融問題、造成市場崩跌、全球金融恐慌,政府不得不出面挽救、而使所有人都被拖下水跟著背鍋…

中本聰有鑒於中心化的權力腐敗,因而創造出「區塊鏈」的技術,想建構出一種去中心化、無需信任的體系,以去除掉中心化主體為惡的風險。

演變至今日,Web3最令人驚嘆的地方在於二者:成功建構了一套去中心化、去識別化的大規模協作系統。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權力集中的為惡風險、去識別化而僅以「契約」寫定操作規則、提升了整體協作的效率。

綜觀過去人類發展的歷史中,若要完成大規模協作,一直以來受限於技術與想像限制、不得不仰賴中心化體制的協調;

人類從採集漁獵、到農耕部落社會,進而一步步的發展成國家、帝國,甚至是現在的全球化,可以看成是一部「合作」關係的歷史。而這部「合作」的歷史中,掌握權力關鍵的主體一直都是中心化機構。

中心化的好處是調整應變的速度較快、反應較即時,但同時過大的權力也就提供了為惡的誘因,甚至是發展出如08年全球性危機的風險;中心化可說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無可奈何」的元素。

轉頭來談談「去信任化」及「契約化」的重要性。合作效率推進了人類歷史,但物種間的合作並不是人類獨有的產物;以演化基因中最接近人類的黑猩猩而論,他們的社會也有明顯的合作模式,但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

黑猩猩一生中最多只能深刻認識另外 100 多頭黑猩猩,對他們而言,這就是他們所能信任、所能合作的對象;而人類不一樣,人類發展出來的制度與文明,使我們就算不認識對方、不信任彼此,也能因為相信同一套制度理念,而完成大規模的協作。

黑猩猩的合作奠基在「身份」關係,只有認識你是誰,才有可能有信賴關係進而合作;人類的合作奠基在「契約」關係,就算互不相識,只要相信的是同一套契約體制、制度規則,就能夠彼此合作。

那再回歸到剛剛 Web3 應用的驚人之處。時間快轉到今日,08 年草創區塊鏈時的願景,在此時的 DeFi領域中已經達成初衷;人們透過去中心化錢包、僅是用無法代表身份的「錢包地址」,就能與智能合約互動,進行各種不同複雜的交易、金融活動甚至是現在多樣化的 NFT 應用與操作。

Web3 的高明在於發明了一套「無需信任」即能大規模合作的體制,去中心化、去識別化、契約化的建構出如今的生態。

回到一開始此文想要回答的問題:「到底 Web3 的技術能怎麼樣協助人類社會變得更好?且做得比目前既有方案更好?」答案就是「創造出了一套更有效率的協作系統」。

這種「去信任化」的大規模協作系統、且引入「契約」的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比目前全球化的合作程度更近一步,不再受限於何時何地、甚至是何人,去識別化之下,只要符合智能合約的「契約」規則,人們即可利用此新興系統而完成更高效率的合作、共創產出。

相較於 Web2 的系統,Web3 不但沒有中心化腐化的風險,且擁有智能合約以程式控制契約而保證執行,最重要的是先天透明的鏈上數據與開源程式碼,將產業生態的建立奠基在合作而非相互堆高競爭力護城河,大大增加了合作的效率與潛力。

Web3 現況:現實社會的不完美復制

一直以來發展缺乏「關係」身份的 Web3,卻在近期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 神提出的 SBT 概念(Soulbond token,可簡單視為不可轉傳的 NFT token)出現後,可能補足目前金融應用中的唯一軟肋。

坊間已經有許多針對 SBT 定義與應用的闡述;這邊只就最簡單的定義稍微帶過,以利接下來文章的完整推論。

單來說,SBT 是一種不可轉讓的代幣,用來構成 Web3 網路上代表社會關係的承諾、證書或是從屬關係,將一個人或實體的無數特徵和成就,以區塊鏈的形式進行標記。(例如:教育證書、就業歷史、出席證明,甚至是他們的藝術作品證明)

而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都能夠發行 SBT、也能作為 SBT 的接受者。

前述提到,Web3 目前的問題在於僅有訊息、契約的元素,而缺少了關係身份,因此無法完全複製鏈下社會的金融制度;僅能處理包含了「計算性」而缺乏「信用性」的金融活動。

但 SBT 的本質,等於是將這「身份」關係在鏈上補足;比如說,若真的想要進行一個鏈上信貸,就算不知道地址背後這個「人」的訊息,但也能透過錢包中地址所擁有的 SBT 性質,比如之前的還款記錄、在銀行的總資產、在哪裡工作等等,雖然仍然是去識別化的地址,但「關係」身份上的各種特質,都能以 SBT 的形式存在,而讓信貸成為了可能;

畢竟理論上 SBT 只要能夠提供與鏈下銀行在對客戶做 KYC(Know your customer)提供信貸前對個人身份「特質」的調查給完善,鏈上金融就能跨足到涵括「信用性」金融的領域。

至此,Web3 涵括訊息、契約與身份關係的三大支柱,將能夠完善的複製鏈下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金融制度層面;甚至連 SocialFi 這種去中心化社交關係,都能夠在鏈上完善的複製,而提供另一種大規模提升協作效率的社會想像。

當然本篇文章的思想實驗中簡化了許多因素、也忽略了許多考量,未來科技的應用與發展也不一定就能夠這麼一帆風順的水到渠成,但只是想透過這樣的逐步推論,回答「Web3 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簡言之,結論就是「Web3 在 SBT 完善了身份關係後,創造了一個更高效的人類協作系統」。

雖然本文僅是從金融活動的角度分析,但長期上而言 Web3 的潛力應是能將鏈下世界的經濟行為、制度法規都能在鏈上複製運行,提供一個更有效率的協作系統。

畢竟從第一性原理來看,Web3 透過了去中心化、去識別化、契約化但同時能保有關係身份下的特性,要建構一個完善社會協作體制的基本元素都已到位。

而未來「關係」身份在引入 SBT 後會何去何從、甚至「關係」身份是否會以 Layer2 的方式或其他什麼技術實踐,仍有待產業內的共識持續探索著。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