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爆火的 Art Gobblers 走向沉寂,自驅型 NFT 工廠為何轉不動?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去中心化NFT藝術生產平台Art Gobblers在上線20天內快速走完了它的高光時刻。
(前情提要:Art Gobblers首發地板直破 13 ETH!由 Paradigm 推出具餵食、進化等功能之 NFT)

 

11月1日,Art Gobblers 上線當天,Gobblers 外星人形象的NFT以1698萬美元的交易量超越CryptoPunk、BAYC無聊猿等NFT龍頭項目,站上板塊冠軍。伴隨著生態通證Goo的產出,Art Gobblers迅速在二級市場受到投資者追捧。

根據CryptoSlam數據平台顯示,當日,Art Gobblers NFT地板價最高衝至15.5ETH,約合為2萬美元,但開局即巔峰,到了11月18日,該NFT的地板價已回落至3.75 ETH左右,約合4000美元,相比頂點縮水75.8%,24小時交易量也下降到7.5萬美元,排名跌至三十名開外。

原本,Art Gobblers計劃用動態鑄造NFT並綁定生態Token的機制,完成一場改造NFT發行、價格發現方式、社區運轉模式的實驗,現在看來,它暫時性地失敗了。

在Art Gobblers的理想世界中,Gobblers NFT既是產出Goo的生產力,也是藝術創作者展示作品的畫廊,Goo則由Gobblers NFT的動態產出和持有人的質押調節,並為創作者提供購買創作工具Blank Pages畫布的經濟資源。以綁定NFT與生態Token的方式設計經濟模型,Art Gobblers試圖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自驅動的NFT藝術生產平台。

理想很豐滿,現實有點骨感。Gobblers NFT沒能逃離先漲後跌的市場規律,發起人「在項目啟動後不再為項目工作」的計劃反而讓社區生出先天不足的擔憂。想要自驅運轉的Art Gobblers為何轉不動?

綁定NFT與Token 以經濟模型自驅?

Art Gobblers的發起方是藝術家賈斯汀·羅蘭(Justin Roiland)和知名加密資本Paradigm。羅蘭最為人知的身份是編劇和演員,他是知名電視動畫《Rick and Morty》(《瑞克和莫蒂》)的製作人;而Paradigm則是專注於加密資產領域的投資機構,由Coinbase的共同創辦人Fred Ehrsam和前紅杉合夥人Matt Huang共同創立,曾是Coinbase、Maker、Uniswap、Compund、dYdX和Sky Mavis(鏈遊Axie Infinity開發者)等知名Crypto項目的投資人。

羅蘭有粉絲基礎,Paradigm是知名機構,「雙名人」背書讓Art Gobblers自帶光環,未上線就已經被加密社區廣泛討論。Art Gobblers也的確與眾不同,與單一的NFT圖片、影音等項目不同,它自定義為實驗性的「去中心化藝術工廠」,可以視作一個自驅動的NFT生產平台,希望藉助Token經濟模型,讓NFT從製作、生產到二級市場流通及收藏過程自我運轉,主打「無人工干預」的NFT產品鏈——讓藝術家自行創作、用戶自主收藏、平台自我運轉。

自驅型的藝術工廠Art Gobblers由三個核心內容組成——Gobblers NFT(生產力) 、生態通證Goo(生產關係)、Blank Pages空白畫布(生產工具)。

  • Gobblers是以外星人形象展示的動畫NFT系列,發行總量為10000個,分為普通和傳奇兩個級別,傳奇級NFT佔發行總量的10%。
Gobblers外型

Gobblers形象各異,表情和四肢隨場景擺動,形象的共性特點是嘴大、肚子大,這樣的設定還具有功能性,即嘴巴可以吞噬藝術家在平台上創作的NFT作品,肚皮是一個畫廊,被吞噬的NFT作品會呈現在畫廊中。因此,Gobblers外星人也被稱為「吞噬星人」。

Gobblers吞噬NFT後會展示在肚皮畫廊中

Gobblers NFT也是進入Art Gobblers社區通行證,持有者經驗證後可加入官方的Discard社區。

  • Goo是Art Gobblers平台的ERC-20標準Token,屬於生態自運轉的經濟動力資源,已經與平台同步上線。用戶抵押Gobblers NFT後可自動生成Goo,生成速度與持有的NFT數量、級別和Goo的持有量有關——持有NFT和Goo數量越多,NFT級別越高,生成Goo的速度越快。抵押傳奇級Gobbler NFT產生Goo的速度是抵押普通級的2倍。需要注意的是,Goo發行量無限。一些玩家指出,用戶獲得Goo的最佳方式是持有並地抵押Gobblers NFT,而非從二級市場購買。不持有NFT而囤積Goo的價值不大,因為NFT持有者會一直生成Goo,相當於變相稀釋了二級市場的價值,僅投資Goo的人很可能損失慘重;而計劃多持NFT又少持Goo的玩家又很吃虧,因為生成Goo的速度非最優。這種NFT與Token需要平衡雙持的機制正是Art Gobblers試圖自驅的模型。
  • Blank Pages(空白畫布)是Art Gobblers生態內的耗材類NFT,是藝術家創作新NFT作品的工具,這個工具型NFT的發行量也是無限的。藝術家創作時需要用Goo購買Blank Page,被稱為Drawn Page的作品NFT可供用戶購買、收藏。

Gobbler的級別及持有人決定了要吞噬、展示哪些新的NFT作品,Gobbler的流轉也決定了這些新作品的轉移,因此,Gobbler NFT的價值很可能最終由創作者創作的作品決定,就像畫廊收錄到名作決定了畫廊的知名度一樣。

縱觀Art Gobblers的系統設計,Gobbler外星人負責「生產」Goo,Goo供創作者拿來購買Blank Page創作新的NFT作品,然後被Gobbler吞噬後展示在肚皮畫廊上,如此形成生態閉環。但想要良性運轉,就需要在Gobbler NFT、Goo Token和Blank Pages的產出平衡上做出良好的設計,在生產力、生產工具充足時,還得讓Goo具備消耗與激勵的雙重功能從而實現良性的生產關係,哪個都不能過多或過少。

為此,Art Gobblers在各種NFT的釋放和Goo的歸屬上做了一場機制實驗。

強化NFT持有者權益缺乏創作者激勵

作為見識了各種經濟模型的加密投資機構,Paradigm為Art Gobblers專門設計了一套NFT釋放模型——VRGDA(可變利率)機制。該機制的核心原理是根據NFT的銷量來調控NFT發行速度——當銷量超出計劃時,提高鑄造價格減緩發行速度;當NFT銷量回落時,降低鑄造價格刺激市場流通。當NFT的產出速度可彈性調節時,理論上Goo的產出也會自動調節。

Art Gobblers試圖以這樣的方式改變過去「一次性發行NFT」產生的網絡問題及市場問題。

傳統方式下,一個NFT系列作品往往按照統一定價、同一時間開啟鑄造,這就造成NFT以智能合約啟動發行時會吸引大批早鳥用戶。一窩蜂的鑄造如果發生在以太坊上,網路直接會以Gas費暴漲發出擁堵信號,甚至出現「鑄造Gas費比NFT定價都高」的現象,還有人出現過支付巨額Gas費最終沒有鑄造出NFT的情況。

除了網路問題外,統一定價、同時鑄造NFT的方式無法充分給予市場發現價格的空間。早鳥湧入智能合約不計成本地鑄造某個NFT,往往營造出「市場稀缺感」,使得價格在NFT的鑄造期暴漲。事實上,短期的大量供應本質上稀釋了NFT價值。於是,鑄造期一結束,拋壓直接壓垮NFT價格。這種短期內速漲、速跌的市場氛圍,不僅不利於NFT的用戶市場,還容易讓一些並不打算長效發展的項目靠營銷搞「一波流」後玩消失,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傷害整個NFT創業行業。

已經有NFT項目看到了問題並試圖改變,但收效甚微。比如日漫風格的Azuki早期發行時採用了荷蘭式拍賣的方式(設定一個最初拍賣價格,隨著時間流失,價格逐漸降低),8700個Azukis NFT以1 ETH的起拍價開始鑄造,但沒想到,2分鐘內就鑄造殆盡,「時間」在市場的瘋狂下根本不可控,依然造成了鏈上的嚴重擁堵。而像素人Nouns則嚴格控制了NFT生成的時間,以每天生成並拍賣一個新NFT的速度產出,無上限的發行總量能讓產出時間高達上萬年,速度是降下來了,用戶的熱情也被一併消耗著,十分考驗項目本身的運營。

基於NFT發行市場的痛點,Art Gobblers讓Gobblers NFT和Blank Pages NFT的產出都採用VRGDA(可變利率)機制,固定一個時間表,讓市場需求和市場預期來平衡NFT的產出。

據悉,Gobblers NFT總量為10000個,11月1日,Art Gobblers對外公鑄的釋放量為2000個,剩餘8000個將按照VRGDA機制開放鑄造,初始速度每月為200個,隨著時間推移速度減慢,總發行週期預計在8年。Blank Pages早期的日發行量為69頁,最後會穩定在每天10頁。

Art Gobblers運轉機制

而與Gobblers NFT綁定產出的Goo,本質上就不是一個供二級市場投資用的加密資產,而屬於實用型Token,主要供Art Gobblers平台內的用戶使用,場景包括NFT持有人用於質押產出Goo、創作者消耗Goo購買畫布,未來可能會增加其他消耗方式。因此,Goo的產出除了由Gobblers NFT的質押數量和級別所控制外,也直接決定了該Token的長期權益歸屬——NFT的持有用戶。

具體來說,Goo生產率由用戶同時持有Goo和Gobblers NFT的數量共同來決定,用戶想要保持Goo的高產出,就需要將NFT和Goo的數量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內,形成最優策略。大量移除Goo或NFT後,單持的產出量永遠不如雙持。

Art Gobblers如此設計的目的值得思考,它似乎需要平台NFT的用戶長期保持Goo的持有,產生持續向心力,並以Goo與NFT的持有來形成生態內兩種資產的深度綁定。Paradigm將此定義為漸進所有權優化(Gradual Ownership Optimization),讓NFT用戶與Goo的持有者形成同一群體,保持生態的向內驅動。

為何如此?這就要從現行NFT項目的社區問題出發。

很多NFT項目都將自發行的同質化Token作為治理權益憑證來使用,雖然在初始發行時也綁定了NFT的持有人(給持有人空投或質押NFT獲取),但這種綁定並不深度。不特定的市場參與者可能會為了治理代幣的財富效應而持有NFT,一旦獲得治理代幣,便將之與NFT雙拋變現。此外,投資者與NFT用戶存在重疊,雙方持有治理代幣的目的不同,Token的社區治理權益在市場參與者的參與下也變得極為不穩定。假如項目需要治理解決提案問題,用戶和投資者均是治理代幣的持有人,提案的投票結果有時候並不反映社區的共識,這就容易給項目的發展帶來阻滯,甚至直接讓社區潰散。

Paradigm提出漸進所有權優化機制,讓Goo長期保持在NFT持有人手中,目的之一是消除分歧,統一社區生態的管理。但這也存在一個問題,用Gobblers NFT綁定Goo,調控這個消耗資源的產出,會不會導致Goo的供給不足,影響創作者對Blank Pages的獲取。如果這個環節受到影響,可以被Gobblers NFT吞噬式展出的作品就會減少,那麼「畫廊」本身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當Gobblers NFT不值錢時,賣出就會成為它的命運,這也直接會影響Goo的產出量,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發起人計劃「放養」項目 社區生隱憂

Goo顯然不是一個單純的金融向加密資產,它與Gobblers NFT綁定,給Art Gobblers平台上的藝術家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經濟資源,創作出好作品。而藝術家們的作品直接賦能的並非Goo,而是Gobblers NFT和整個平台的價值。如何吸引優秀的創作者才是Art Gobblers做大、做強的關鍵。

儘管設計了NFT的「可變利率」發行機制,但Art Gobblers的NFT系列還是沒有逃離鑄造期的大漲、結束鑄造後大跌的規律。想要改造NFT發行市場的實驗似乎暫時性地失敗了,優化生態Token所有權的實驗還在繼續。

至於整個Art Gobblers生態能否憑藉加密經濟的設計模型而自驅,這個還需要時間檢驗,但有趣的是,社區似乎對自驅這種「放養」模式的未來有點不放心。

Art Gobblers官方在平台介紹中表示,項目一旦啟動,賈斯汀·羅蘭和Paradigm都不打算再繼續為平台工作,選擇讓社區及生態自行運轉。因此,在項目啟動了20天后,社區也沒有看到發展路線規劃圖,官方只組建了一個以NFT為准入門檻的Discard社群,供持有者交流討論。一些人擔心,一開局就自驅的方式會不會讓Art Gobblers如同文本框NFT系統Loot一樣曇花一現。

對於整個NFT項目市場而言,Art Gobblers的亮點就是將生態Token的場景從治理進一步向實用轉換,讓NFT的用戶(持有者、創作者、收藏者)使用Goo,特別是讓創作者使用。但Goo的權益性過強、激勵性不足很可能無法調動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吸引力,當創作量下降時,那麼,這個去中心化的NFT藝術生產系統還有多大的價值呢?

(本文由作者 蜂巢 Tech 授權,屬動區專欄作者之觀點,不代表動區立場。文章內容與觀點亦不是投資建議。) 

好文章出於 動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