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ple 進帳 6 千萬後套現離場,NFT 數位藝術是泡沫嗎?

agoda

流量密碼 提供 科技娛樂流行穿搭影劇遊戲電競開箱資訊正妹網紅女神 等各類新聞資訊等,發燒話題永不退流行,讓您第一手快速掌握,快速更新文章及最新消息的發布就是我們的宗旨,只要隨時關注流量密碼資訊就是掌握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推播群,掌握第一手資訊

文| 火星投研 梅寧航

堅持了 13 年創作數位藝術的 Beeple,在憑藉一幅作品 6934 萬美金的拍賣價後躋身在世第三貴的藝術家行列後,並未建立起對加密貨幣的信仰,而是快速將以太幣置換成美元。這引起了諸多的不滿和猜疑,頗有「加密世界捧紅你,而你轉身離去」的怨恨感。

虛擬世界

《The First 5000 Days》

隨著消息的進一步披露,Beeple 拍賣前就預定好私人飛機,拍賣後更是火上澆油,放言說:「現在的 NFT 就像是 21 世紀初的網路泡沫。」

但是我認為,Beeple 的落跑更像是「數位移民」站在新世界門口的惶恐一瞥,他們不像「數位土著」,能真正認同加密藝術、數位藝術。

Beeple 原名 Mike Winkelmann,生於 1981 年,千禧蟲危機、美國線上(AOL)和網路泡沫構成了他的青春,他們也是第一個見證民用網路從無到有的世代,請大家記住這一點。

而對於 90 後、00 後乃至 10 後的網路原生世代,一出生網路就如陽光、空氣、水一樣常伴左右,無所不在。

我完全可以理解 Beeple 的驚慌,同時我也堅定認為,NFT 藝術品會繼續存在。

趁此時機,今天我們沿著藝術品市場的演變來討論一下,NFT 藝術品究竟是「即將進入新世界」還是「驚鴻一現」。

梅蒂奇家族與職業藝術家

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創作物,完全不同於科學和技術,後者是對自然規律的模仿和加以運用,比如,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對於電磁學的歸納,最終是特斯拉使用交流電,就完美遵循發現規律、歸納規律再到利用規律的模式。

但是藝術主要是人的造物,雖然有對自然的模仿和歸納,但其中人的主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究竟美在何處,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很難去進行標準的統一的量化評價,這種價值是因人而變的,就像魯迅所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人類的藝術創造從史前時代就已經存在,中國的紅山文化就多有遺存,但是以藝術活動為生的職業藝術家,直到梅蒂奇家族的出現才發揚光大,這一特點明顯區別於宮廷畫匠或者民間畫師。

梅蒂奇家族一手發覺了被譽為有「人文主義最早的里程碑」之稱的馬薩喬,此外還有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波提切利、提香、魯本斯和卡拉瓦喬,不誇張的說,梅蒂奇家族開創了文藝復興美術史。

虛擬世界

達芬奇自畫像

先有藝術品還是先有藝術品市場今天已經很難考究?但藝術作為一種精神愉悅,首先不是出於經濟目的,重點在於,梅蒂奇家族之後,藝術市場也就隨之出現。

前文提到,藝術品的價格很難被精確定義,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對此也很難奏效,付出的勞動多寡並不能解釋 Beeple 的作品為何值上千萬美元,我們換到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主觀價值理論,該理論認為價值不是客觀的,而是依賴於人的主觀判斷,如果這樣認為,那價格再高只要買家認同也無可非議。當然,我們無意爭論何種理論正確,只是給大家提供一種視角。

至此,藝術家的產生和藝術品市場都基本成型。

當代藝術向「數位藝術」演變

藝術家有了,隨後的問題是如何讓藝術品成為價值轉換器,也就是如何變現,如何流通,在數位藝術出現前,道路是唯一的:拍賣。

蘇富比、佳士得和保利都是一種中介裝置,鏈接買家和藝術品,從中賺取佣金,但這種模式是一種重資產和重運營的模式,挑選藝術家和作品需要耗費巨量的資源,鏈接買家則優先選擇高淨值人士,所以最後走向的是藝術家的中心化模式,而競價拍賣模式實際上也把大多數普通人拒之門外。

在這種情況下,當代藝術仍舊在蓬勃發展,原因在於傳統藝術品更多在博物館裡,價值無可爭辯,價值無可變現,從這個角度出發,當代藝術品更像是傳統藝術品的替代品,存在著傳統藝術對當代藝術的價值打壓。

當代藝術市場規模在 2019 年達到 640 億美元,2020 年 500 億美元,下降 22%。而 2000 年當代藝術市場僅佔當時藝術市場 3% 的份額,成交額不到 9200 萬美元,但如今已越過 20 億美元門檻,增長率高達 2,100%。

虛擬世界

當代藝術家作品拍賣百強榜

2019 年交易量為 4050 萬件,2020 年為 3140 萬,下降 23%,固然這是疫情的衝擊,但是交易量也非常可觀了。

虛擬世界

交易量 2007~2020 年變化情況

當代藝術經歷多年發展還是不可避免出現了贏家通吃的局面,百強榜藝術家和作品都呈中心分佈,更不要說不知名的大部分作品和藝術家。

而 2019 年底疫情的到來則有破冰的可能,不過第一步是線上化,探明到這一步,其實走向數位藝術是理所當然的順延。

虛擬世界

線上藝術品拍賣成交額變化

大勢所趨的線上化才是這一波熱度的直接原因,從 2020 年 DeFi 熱度開始起,所有人都認為這會是加密貨幣出圈的產品,但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晰了,不是 DeFi 而是 NFT ,成為鏈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器,真正的破圈也自 NFT 起。

而 Beeple 的超高價格,則是助燃劑,徹底引爆了所有人的激情,但是這不會是終點,Beeple 的火爆不是終點,Beeple 的套現更不是終點。

虛擬世界

加密藝術家作品單價前十五

只要我們還記得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使命,我們就會明白,現在的加密藝術過於中心化,這種中心化指的不是存在中心節點,而是去中心化的藝術世界存在權重過高的藝術家。

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藝術對當代藝術的存在擠壓,而當代藝術品存在對數位藝術的擠壓。

當代藝術購買者目的是欣賞收藏或者待機而沽等升值,沒有走向小額、日常交易,貧富分化是現實世界藝術家和作品的常態,記住:價值碎片化≠散戶普惠化。當然,加密藝術剛剛起步,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還未可知,但我們應該記得 NFT 宣稱會讓價值碎片化,會讓普通人都獲得參與的機會,不僅是參與購買,還有參與製作和流轉的全流程。

確定 NFT 的價值和目標人群

確定 NFT 藝術品的價值模型:稀缺性+娛樂性+獨屬性+數位世代認同性。稀缺性拒絕濫發,娛樂性標榜名人效應和數位原生藝術,獨屬性標榜非同質化,數位世代天然認同數位藝術的價值。

目前來看,虛擬世界藝術品市值 4 億美元左右(計價受 ETH 價格波動影響),交易量在 144,828 左右,知名加密藝術家創造的價值跟當代藝術相比還只是滄海一粟。

虛擬世界

加密藝術價值總額

所以談論 NFT 是否來到了泡沫的時刻真的是為時尚早,就像這點量級的選手還沒有談論擊敗泰森的資格。

NFT 真正的未來不取決於某個知名藝術家是否離開,而是要看到全世界都在進入一個 「數位孿生」的虛擬世界,而最近的適老化改造說明了任何世代都被捲入其中,再無脫離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變得愈發 虛擬化生存」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全球網路用戶數量達到 50.53 億人,佔世界人口的比重約為 64.2%。

數位世界不再只是一種虛幻的概念,而是一種真實的存在,而佔比如此巨量的文化空間,沒有自己原生的數位藝術,難道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NFT」在 Google 上的搜尋熱度幾乎已跟 2017 年「ICO」的搜尋熱度持平,當然,ICO 可不是什麼好記憶,但是 ICO 只是小圈子的自嗨,而 NFT 可以包含一切數位世代,達拉斯老闆 Mark Cuban 正在打造線上數位美術館 Lazy.com 以展示 NFT

回到問題的出發點,區塊鏈需要真正的去中心化,依賴少數藝術家不是長久之計,人人皆可創造,我們才有光明的未來。

當然,NFT 是否可以構成長久的熱點?這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本文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